中国艺术高考艺术培训招生网站
当前位置:艺路网 > 艺术学堂 > 舞蹈教育 > 倾情演绎彝家灵魂——评舞蹈《走出大山》

倾情演绎彝家灵魂——评舞蹈《走出大山》

整理:艺路网 日期:2009/9/24 来源:网络

     《走出大山》的情节很简单,幕拉开,矗立于平台上的人体组成了“山”的雕像,如嶙峋的奇峰、陡峭的岩壁,把一种难以言表的美感和内涵在这组静态的造型中倾泻出来。当人群从大山中走出来,“山”塌了,此时,观众的视线一下子给定住了,焦聚在这一群人身上,人群向舞台的深处移动,观众虽然还没有看清主人公的面庞,却已强烈地感受到这是一群长途跋涉后相互关爱,相互帮助着的一群人。人群中有一个人,由于疲惫、饥饿、他需要一口粮食充饥,当人群中出现一块粮食时,人们却相互谦让,都不忍心吃下这最后的粮食,粮食最后传到了临产孕妇的手中……新生婴儿托起,《阿嫫妞惹》的摇篮曲听起来是那样亲切、那样感人,那样欢快、明朗的处理是那样贴切。随着音乐中的一记强音,仿佛人群的一声呐喊回荡在大山河谷,人们终于走出了大山,所有的困惑、疲惫、陈旧、保守都留在身后,彝族儿女迎来的是一片崭新的世界。
  编导独具匠心地通过一个小小叙事性舞蹈中的几个情节,表现了彝民族乐观向上、乐于奉献的精神,也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关爱的真情是多么的珍贵。更为可贵的是,编导把情节淡化了,把它淹没在精美的舞蹈中,让人看到的几乎全是变化着的美的舞蹈,而没有任何离开舞蹈而单纯的表达、图解生活表象的痕迹,从头至尾充满着强烈而丰富的感情与精神内容,充满着美的舞蹈和意味,让人目不暇接。

  巴莫布哈、邹野这二位刚刚步入舞坛的年轻编导,他们透着一种压抑不住的对民族、对家乡、对父老的深深爱恋和深深的理解,在西部大开发、移民搬迁、退耕还林的背景下,把彝民族渴望幸福、向往明天及人与人之间的真情与关爱、牺牲和奉献表现得淋漓尽致。其成功的秘诀,就在于它贴近生活,真实地表现了时代精神,抓住了时代主旋律,对观众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从而给人以巨大鼓舞。我不得不说,编导做了一次令人信服的艺术创作实践。

  《走出大山》突破了少数民族舞蹈注重外在形态宣泄的局限,以从生活中提炼的独有动律去触发一个民族内心深处的情感,走了一条具有凉山特色的创作道路。他们调动多年的艺术和生活的积累、赋予舞蹈语汇更鲜明的时代感、雕塑感和更多审美情趣,用彝族的韵律去改造它、统一它,使它成为新彝族舞蹈的语汇,从演员动作、姿态、韵律到结构启承转合乃至演员的一颦一笑都传达出彝民族的精神气质,成功地获取应有的艺术效果。

  《走出大山》是凉山州歌舞团用心血创作出来的,每一步、每一动都体现了他们孜孜不倦的创新追求和对民族艺术的无悔挚爱,体现了他们对于养育他们的土地和人民的高度责任度。“苍天不老、岁月有情”愿凉山州歌舞团绽开更多瑰丽多彩的艺术花朵,散发出更加诱人的清香,愿编导和他们的《走出大山》走得更远,舞得更美!


分享到: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信息不断调整变化,艺路网—中国艺术院校招生在线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考生以相关招生部门公布的信息为准。
优秀艺术院校推荐
关于艺路 | 艺术留学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美术院校大全 | 友情链接 | 收藏本站
Copyright © 2016 Yilu36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艺路网 版权所有
专业的艺术高考美术高考网
艺术培训招生门户网站——艺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