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高考艺术培训招生网站
当前位置:艺路网 > 艺术学堂 > 电视节目制作 > 关于电影的电影,以及“新浪潮”的分歧——戈达尔谈轻蔑

关于电影的电影,以及“新浪潮”的分歧——戈达尔谈轻蔑

整理:艺路网 日期:2009/1/8 来源:本站原创

 戈达尔1978年在加拿大蒙特里尔电影艺术学院所做的演讲记录。他的演讲内容深具当代西方知识分子的特点,包含大量的文化关怀与时事常识,并探讨电影创作、制作与种种电影理念,且融合了他个人的心路历程,挫折情结与反省检讨,在他奇异二特殊的思维之中,把电影铺展成一个有机的宇宙,牵丝扯蔓纵横无际。在其中表现出的机智、风趣坦诚和亲切的态度,与他在电影中的人一贯的艰涩乖离印象有天壤之别,可帮助我们对戈达尔电影更深一层认识与了解,进而启发对电影本身采取新的欣赏角度。

  关于《轻蔑》的一段:

  我对这部委托订做的电影《轻蔑》很感兴趣。这是我唯一一次觉得拥有高额预算可以拍摄好的影片。事实上,对影片本身而言,这只是一笔小预算,因为所有的钱全都用来支付碧姬?芭杜、佛利取朗(著名德裔美国导演)、杰克·巴隆斯的片酬了,约有20万美圆,当时对我而言是笔可观的数目,可是要拍部好的作品仍嫌不足。《轻蔑》根据意大利作家莫拉维亚(ALBERTOMORAVIA,1907-1991)的小说《正午幽灵》(GHOSTATNOON)改编而成,我还蛮喜欢这本书,当时我和庞帝的合约虽然还没到期,可是他并不愿再和我拍片。后来有一次碧姬?芭杜问我…….当我向庞帝表示碧姬?芭杜愿意和我拍片时,他才答应这个拍片计划。事实上,这片子拍得并不成功,是个败笔。

  为什么是个败笔呢?令我感兴趣的是这部片子能够探讨…….拍这部片子让我有机会探讨传统电影圈内事。在原著中,主人公是一个德国导演,其实是影射巴布斯特(GEORGWILHEIMPABST)巴布斯特拍过一部奥塞罗或一部尤里西斯,总之……我在片子保持德国导演这个角色,这一切都不是出于我的想法。电影还相当忠于原著,而我刚好也可以籍机叙述一则传统电影的故事,好象电影和小说是一样的,可是我本人并不相信电影是如此拍成的…..我在指导一个我所钦佩的导演(指佛利取朗)演戏时,仍然保有自己的想法。最后,我发现这对佛利取朗更具启示作用……这也有点悲哀,当我们看到他…….佛利取朗那时手头不便,需要钱用,所以才接演这个角色。年轻电影工作者钦佩他,这点令他很感动,因而也就答应参演。佛利取だ一直以接单子来拍片,一直受制于大制片,或许除了他刚出道的那段时间(默片〈大都会〉,电影M)不过他又不愿表现出受制于大制片的样子。对我而言,他是一个顺从的人,是好是坏这点并不重要,事实显示,像他这样有才华的天才导演也要向大制片妥协,没有反抗,这一点令我很感动也很尊敬。假如他真的很独立的话,他应该会以另一种方式去处理他拍过的片子才对。

  今早在我们所看过的四部影片中,有一部俄国片是在动荡不安时代背景中拍制而成,这一点我觉得很有意思。这三部西方电影(也许不是完全一样)与这部俄国电影有一个很大的差异:这部影片中洋溢着希望与青春活力,三部西方影片却带有相当深刻的哀愁与悲观。西方电影就是被这种气氛所支配,没有丝毫青春朝气,只有一些老头子、一些老掉牙的故事和久远的传说。相反地,俄国电影在某一段时期显得相当字纱真,与西方电影大相径庭。俄国电影并没有描述什么特殊的故事,在〈持摄影机的人〉中,我们感觉到主角想四处闲逛、到处拍摄的念头:我们感觉到他想尝试到处走动,以便拍摄更多人,摄取更广泛的社会现象,使日后看影片的人更有参与感。我认为这种拍摄动机本身就是代表一股浓厚的希望,可是一换上〈玉女奇男〉,这种感觉就悻然消失,好象一下子由白天变成黑夜;甚至在暗夜中还会突然碰到怪物…..这就是制片办公室的怪物。

  我很快发现,拍电影最重要的就是控制财务,因此我稍稍参与〈轻蔑〉的制片工作:金钱就是时间,换言之,必须要有钱,能够凭自己高兴随意花才行。我还一直记得,小时候我向父亲要钱时,他总问我:告诉我你要什么,我就帮你买。这样子有什么用,我最想要的就是现金,并且还要能够随意花用。我在影圈内最费力的工作便是争取金钱的支配权,就算不是由我来签支票,其结果必须像我有实权决定一切一样,我试着尽量让别人能够接受这一点。当我说:大家做这个,大家做那个,我们改变主意了,我们维持愿义,不要有变动时,别人必须乖乖听我的才行,这就是真正的权力。我想除了一些极穷的人外,拥有这种实权的人实在是凤毛麟角;穷人的钱少之又少,所以别人让他们支配自己的钱,这样做没有丝毫危险;可是当钱一多起来时,真正的权力并不在金额,而是去花用这些钱的时间。意大利的影城CINECITTA……对了,它有点象美国的好莱坞,这是另一个神话。当时我和一位好莱坞导演一起拍片,但这位导演没有自己的摄影棚,否则我们一定会去他那里拍。同时我们又付不起好莱坞摄影棚的昂贵租金,只好跑到意大利去拍。事实上,我在这部电影中也加入一些自己的题材,以及一则夫妇的故事。制片这个角色是…..事实上,依照我这次再看孟基维兹(J.L.MANKIEWICZ)的电影〈赤足天使〉(THEBAREFOOTCONTESSA)中的制片人…..这是一个拿自己的钱来投资制片的人,不象一般我们所见的电影制片,他不是真正的制片人。


  〈轻蔑〉一片不能带给观众有关电影的理念,不过倒是可以让观众对某些我认为比较诚实的电影工作者有个概念。这些人至少比楚浮的电影来的诚实些,他的电影企图想让观众说出“电影就是这样拍”的话来,观众什么都不懂?但会很高兴电影加强他们这个“什么都不懂”的想法,且认为电影就是这么一回事。问题是,〈日以作夜〉根本就不是这样拍的。我已经“彻彻底底”、“永远”地和楚浮翻脸了,部分原因涉及金钱纠纷。当我提醒他这件债务的同时,也告诉他我已看过他的新片。我对他说,在所以镜头中独独缺了一个最精彩的镜头,那就是当他在拍片期间,我看到他手挽着贾桂林。贝西(JacquelineBisset)双双走进巴黎一家餐馆的镜头。由于真上一部谈电影的作品,在片中放入他与贾桂林`贝西的情侣关系的镜头一个是最基本的事才对,因为他们这段情发生於拍摄期间的真实故事。奇怪的是,所有他与贾桂林在一起的镜头都没在电影上出现,他不取材这在则真实的爱情故事,却凭空杜撰一些其他人的爱情故事。

  楚浮不回答我的问话,从此我们就一刀两断。〈日以作夜〉后来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其实理由很简单,因为这就是一部典型的美国电影。但是对我而言…..我不知道……〈日以作夜〉这部电影的原名是一个专门术语,指美国人经常在大白天利用滤光镜拍夜景,天空透过司呈深兰色…..这种在白天而不在晚上拍夜景的方法就叫作:美国之夜(NUITAMERICAINE)。事实上,这是一项很专门的技术。不过同时,我想他们会颁奖给这部影片的原因是,一方面这部电影让人以为在揭露电影的真实面貌,其实却在隐藏。这部影片让人觉得电影是一种令人搞不清楚的神气玩意儿,同时也呈现一个既吸引人却又令人厌恶的矛盾世界…..因此,观众看过后一方面很高兴自己并不属于圈内人,却又心甘情愿定期花5美圆去看电影。

  当新浪潮电影工作者开始在法国拍电影时,正是典型法国片走红的时代。我们就是为了与这个现象唱反调才故意说:其实美国商业电影比所谓的法国艺术电影好。这就是我们当时的反抗动作。我们宣称,一部美国警匪片都比一部由学者、著名编剧或纪德(ANDREGIDE)的小说改编的法国片来得好,当时就是这种情况。当时的法国名片如MICHELEMORGAN主演的〈田园交响曲〉*的是要对人群感兴趣,对某些人感兴趣,有了这一层关注然后才问“应该如何感动这些人?”这个问题。

  我记得在1968年5月学潮后四、五年拍了一部〈一切安好〉。当时雷若汽车厂有一名叫PIERREOVERNEY的左翼工人被人谋杀,大约有十万人参加他的葬礼,堪称最后的左翼大型示威游行之一,而后即没有任何动静…..当时我们就想:好吧!就把这部〈一切安好〉献给参加葬礼的十万名示威群众吧。只是,葬礼结束后,这些人一哄而散不知去向了,这部电影的票房惨不忍睹,仅有一万五千到两万名观众,不过我把这一万多或两万名观众就当作是曾经参加葬礼的那群人,说实在的,我们总不会为了找回十万名示威者而去控制影片发行制度吧…..假如其中有一个人出国或是跑到别处去,试问如何找到他呢?假如分散制片最后还是会碰到发行问题的话,分散制片或是拍摄分散制片的电影又有什么用?拍一部小格局电影,不管是拍大格局或小格局电影都无所谓,重要的是要用另一种方式或另外一种风格去拍摄一些别人看不到的人……如此一来或许会吸引……问题是上随後会进入一种规模很大的发行制度(也上目前仅有的一种发行制度),员线数目众多且要付出基本投资额,这种发行制度对小格局电影来说负担太大而且不必要,因为这种锁定小众的电影未必会得到大发行制度内的大众的肯定。昨天我们提到了其中的问题,哪些人拥有其中呢?就是拥有大量观众的电影和电影的独裁者。电影的运作与独裁专制如出一辙:电视可以在洋台一天中的区区一个小时内吸引众多观众。另外,电视也可以一种更直接的方式成功地征服观众,连带地加速了电影发行的过程。电视可以在某些时候播出英国女王或是在阿根廷举行的足球赛的画面,在一个半小时中,会有五十万个观众同时观看同样的影象。哪一个独裁者不梦想拥有如此多的群众?哪一种群众不会投票给随时播放足球赛来满足他们的独裁者呢?

  现在已轮到那些导演提出我们新浪潮开始提出的那些问题了。当我们写信给一位好友时,我们会想他大概也想知道我们的近况吧,于是便报告一些自己的近况,假如他一直不回信,那么我们会想…..我们大概也会觉得没趣而停笔吧。电影制片或发行人都以美圆来衡量观众,以一个座位2美圆乘以3百万个入场次(观众)来计算所得,这是他们的思考模式,所以说他们要比大部分的艺术家来得实际多了。至少,这点很实际,他们试着去做类似的事。假如想都不想的话,又会是什么情况?我有什么本事可以让四百万人对我感兴趣?我用很长的时间去思索这个问题,在法国我的想法大概可以吸引十到二十万人吧。要如何去吸引他们呢?这个我可不知道,传播管道的结构实在太烂了


分享到: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信息不断调整变化,艺路网—中国艺术院校招生在线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考生以相关招生部门公布的信息为准。
优秀艺术院校推荐
关于艺路 | 艺术留学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美术院校大全 | 友情链接 | 收藏本站
Copyright © 2016 Yilu36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艺路网 版权所有
专业的艺术高考美术高考网
艺术培训招生门户网站——艺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