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高考艺术培训招生网站
当前位置:艺路网 > 艺术学堂 > 戏剧表演 > 新时期越剧艺术的发展(二)

新时期越剧艺术的发展(二)

整理:艺路网 日期:2009/9/29 来源:网络

为解决人才青黄不接的问题,主管部门十分重视人才培养。尤为突出的是浙江1982年9月 举办的第一届“小百花”会演,在此基础上选拔组建的浙江省小百花越剧团,以“求新、求精、求美”为目标,后来成为著名的品牌。“小百花”向各地、各剧种辐射,被称为“小百花现象”。茅威涛、董柯娣、何英、何赛飞、方雪雯、颜佳、陈辉玲等都脱颖而出。绍兴小百花的吴凤花、陈飞、吴素英等也以文武兼长受到观众欢迎。其他一些地方也相继建立了“小百花”越剧团。上海通过学馆、戏曲学校以及人才引进,培养了赵志刚、钱惠丽、单仰萍、王志萍、陈颖、方亚芬、肖雅、韩婷婷、金静等优秀青年演员。多次青年演员会演以及各种广播、电视大赛等活动,为他们扩大影响创造了条件。越剧舞台在新的时期实现了世纪交替,重新展现出青春活力。

    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越剧在艺术创作上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艺术思想更加解放,艺术观念更加开放。表现在创作演出上,题材、风格更加多样化,二度创作更致力于吸收现代艺术的成果,进行大胆的探索,浙江的杨小青、上海的胡越等导演追求在更高层次上把戏曲美学规范与现代艺术观念结合起来,赋予舞台更丰富的表现力和更多的魅力。
  越剧进入新时期后优

越剧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从八十年代中期起,越剧界陆续实行了体制方面的改革,改革的方式因各地、各剧团的情况而各有不同。有的采用明星领衔制,有的与国外合资,有的与企业联营,有的实行股份制,有的建立工作室,总的原则是调动艺术工作者的积极性,促进艺术生产力的进一步解放。体制改革带来新的活力,适应了整个社会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要求。演出更注重艺术规律与市场规律的契合,以精品意识、高质量演出扩大演出市场。譬如,上海越剧院演出新版《红楼梦》,就与上海大剧院和媒体成立了“红楼演出公司”,以四组主演在上海大剧院多次演出,除演出外还扩大了宣传,生产和出售衍生产品。该剧成为上海的标志性作品,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浙江省小百花越剧团的《西厢记》,美轮美奂,荣获“中国戏曲学会奖”,《陆游与唐琬》则入选国家艺术精品工程。剧目的题材、风格更加多样化,如现代戏《早春二月》、《舞台姐妹》、《家》,根据莎士比亚作品改编的《马龙将军》,还有连台本戏式的《流花溪》。这些戏适应了不同观众的需要,既尊重老观众的欣赏习惯,又注重通过艺术创新吸引新的观众。大家懂得一个平凡而深刻的道理:离开观众就会失去生根的土壤。


分享到: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信息不断调整变化,艺路网—中国艺术院校招生在线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考生以相关招生部门公布的信息为准。
优秀艺术院校推荐
关于艺路 | 艺术留学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美术院校大全 | 友情链接 | 收藏本站
Copyright © 2016 Yilu36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艺路网 版权所有
专业的艺术高考美术高考网
艺术培训招生门户网站——艺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