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高考艺术培训招生网站
当前位置:艺路网 > 艺术学堂 > 艺术管理 > 关于艺术管理专业教学的若干思考

关于艺术管理专业教学的若干思考

整理:艺路网 日期:2009/8/27 来源:网络
本文以中央音乐学院艺术管理专业近年来的发展现状、教学思考为中心,阐述了:探索(模着石头过河的尝试)、模式(理论与实践相得益彰)、适应(教育应以市场为导向)、展望(具有广阔的生存空间)四个方面的观点及思考。
关键词:艺术管理;探索;模式;适应;展望;思考

引言:

本文为:《论中央音乐学院音乐艺术管理专业的学科定位》(2005.05-中国传媒大学)、《论中央音乐学院音乐艺术管理专业的招生方式》(2006.03-中央美术学院)、《论中央音乐学院音乐艺术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2006.09-天津音乐学院)、《论中央音乐学院音乐艺术管理专业的专业实践》(2007.05-上大美术学院)、《论中央音乐学院艺术管理专业的招生方式、实践教学、毕业形式》(2008.05-北京电影学院)艺术管理教育“系列论文”的续篇。

本文旨在讨论、介绍笔者在中央音乐学院音乐艺术管理专业教学中的一些最新思考,以期就教于各位专家、同道。

今天,只要你愿意,在任何搜索引擎键入“艺术管理”字样,就能得到海量的查询结果[1]。 由此可见:艺术管理管理行为在人们精神生活、物质生活中所具有的重要地位日渐显现;艺术管理行业在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过程中,对消费者信心的提振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因此,本人有理由相信:艺术管理教育的意义、作用、地位等,也将在中国未来的高等教育格局中逐渐凸显。

【思考一】探索:模着石头过河的尝试

笔者认为,迄今为止对于绝大部分中国人而言,“艺术管理”无论作为学科还是专业[2],人们对它的认知程度都近乎为零;艺术管理作为一个专业进入中国(艺术类)高校仅仅8年,而作为其子学科的“音乐艺术管理”[3]及其基础原理(包括理念、思路、模式、大纲、课程、教材、方法)的引入与借鉴就更为短暂。因而对它的认知,就连音乐界也近乎无知……因此,目前国内对其“投石问路”式的阐述,充其量也只能算做是“摸着石头过河”的初步尝试,例如中央音乐学院对“音乐艺术管理”学科(专业)名称的定义即属此例。

本人认为,音乐艺术管理是肇始、繁衍于艺术管理的一门子学科。如若将“音乐艺术管理”这个学科名称颠倒过来,恰恰能反映出它所具有的三大学科归属:

管理学——包括行政管理、企业管理、财经管理、人事管理、交通管理、物业管理、艺术管理等;

艺术学——包括美术、戏剧、电影、舞蹈、摄影、广播、电视、音乐等;

音乐学——包括古典、民族、传统、流行(表现形式)等。

在了解音乐艺术管理之前,我们应先简单了解一下什么是“管理”。人们常说,管理是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简单理解,就是组织与协调活动。

众所周知,自弗雷得里克.W.泰罗(Frederick W Taylor,1856-1915)[4]开创管理科学以来,学术界对“管理”一词的定义就一直处在众说纷纭之中:有人认为,管理是通过别人的工作实现自己为组织确定的计划和目标;有人认为管理是通过研究和组织活动使系统不断呈现出新的状态;赫伯特.A.西蒙(Herbert A.simon,1916-)[5]指出,管理的本质就是决策;法约尔则认为,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过程等等。[6]不难看出,前述定义均受到了亨利?费约(Henri Fayol,1841—1925)的影响。但是,费约对管理的注释强调了对管理过程的思考和系统化,这在21世纪的今天,仍然存在较大争议。[7]本人则认同如下诠释:

管理学就是指研究各种社会组织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性,为管理者的成长和取得管理成效提供基本理论和方法的科学。[8]

艺术学就一般而言,指“综合性地系统地研究艺术世界,研究艺术之本质、原理与现象,探讨艺术实践、艺术活动的规律和特点的理论性、学术性的人文学科。作为一门人文学科,艺术学始终以人为中心,以追问艺术对于人的意义、价值和艺术存在本体为己任。艺术学应该站在本体论的高度,把艺术视作人类把握世界的方式,人自身主体性的对象化结果,乃至人的本体的存在方式和精神的家园。虽然艺术的创生几乎与人类的历史相始终,人类对艺术的认识和探究也源远流长,硕果累累,但作为系统触立的人文学科,它的形成是19世纪中叶以来的事情。艺术学从依附或混杂于哲学、美学等其它学科到逐渐走上自足、自立的体系化,经过了漫漫之途。而它的最终成型,在人类文明、文化的系统结构中占据一个有机的而且相当重要的地位,则无疑是艺术自身发展、人文学科建设、文明发展需求的内在要求和必然结果。无疑,这一具有真正独立意义的学科的创建和独立,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人类文明的完善程度和人文精神的深化趋向。”[9]

音乐学则是“研究音乐的所有理论学科的总称。音乐学的总任务就是透过与音乐有关的各种现象来阐明它们的本质及其规律。如研究音乐与意识形态的关系,有音乐美学、音乐史学、音乐民族学、音乐心理学、音乐教育学等;研究音乐的物质材料的特点的,有音乐声学、律学、乐器学等;研究音乐形态及其构成的,有旋律学、和声学、对位法、曲式学等作曲技术理论;还有从表演方面来考虑的,如表演理论、指挥法等”。[10]其又可作如后细分:音乐史学(中国音乐史、外国音乐史、音乐史学史)、民族音乐学-音乐人类学(现状研究、历史研究、基础理论)、音乐美学(历史与现状、音乐美育)、音乐生活与批评(音乐批评的理论与实践、音乐批评的历史、流行音乐)、音乐社会学(基础理论研究与建构、社区音乐文化研究、当代音乐传播学研究、音乐文化管理学研究)、音乐创作研究(作曲技术、作品分析理论与方法)、音乐表演研究、音乐心理学(音乐感知心理学、音乐实践心理研究)、音乐教育研究(音乐与素质教育)、音乐科技(音乐网络、音乐创作、表演、欣赏、教育的现代设备、音乐声学、乐器制造、音乐治疗、音乐的科学利用)、中国音乐数据库(高科技保存、网络服务),以及中国西部音乐文化资源(抢救、发掘、保护、传承、开发、利用等)。[11]

综上所述,音乐艺术管理就是近年来国内外新兴的、为适应当代社会文化发展需求而产生的、集艺术学、管理学、音乐学于一体的交叉学科,其最大特点就是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这个定义即为“摸着石头过河”的初步定义。

【思考二】模式:理论与实践相得益彰

提到学科建设,人们总不易摆脱“计划经济”[12]产物的联想:例如统一的理念、思路、模式、大纲、课程、教材、方法等等。似乎均有悖于目前“市场经济”[13]为导向的社会现状。即便如此,也不妨谈谈我们的“计划”(教学模式),这个“计划”的核心理念就是坚持、遵循: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条腿走路”的原则。其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1、理论教学

自2001-2006,先后为本专业学生开授的主干课程有:《音乐艺术管理-专题讲座》(2003年)、《音乐艺术管理-专业实践》(2004年)、《音乐艺术管理概论》(2004年 )、《传播学》(2004年)、《市场营销》(2004年)、《音乐著作权》(2004年)、《音乐评论与写作》(2005年)、《音乐商业策划与推广》(2005年)、《管理学概论》(2006年)、《经典演艺案例分析》(2006年)、《艺术家的经营与管理》(2006年)、《音视频制作与实习》(2006年)的等。拟将投入教学的课程还有《专业英语》等多门。2007年调整后的核心课程,详见中央音乐学院艺术管理专业网站(www.ccompam.com)。

2、实践教学

中央音乐学院音乐艺术管理专业近年来的实践教学内容大致分为如下三个方面:

第一,每学期一届的“艺术管理?策划?制作周”。[14]此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项目主题策划、撰写各类宣传稿、设计活动海报、节目单、外联统筹、赞助、场地管理等;在每学期的第一周,均以项目主题策划者公开PK、全体师生无记名投票的方式产生每一届的策划项目。经过几年的能力,现已完成八届艺术管理策划制作周。

第二,每学期规定的2-3篇“艺术项目观摩与分析”。内容可涉及高质量的所有听觉与视觉艺术形式。

第三,学院举办的其它“常规艺术实践活动”。例如:中央音乐学院星期音乐会、学院音乐节、现代音乐节、电子音乐节、高雅音乐进校园以及学院临时举办的各类院际交流活动。例如由本专业全体师生共同参与、统筹第7届中央音乐学院音乐节,完成策划、运营、销售、宣传、推广以及舞台管理全部18场音乐会的任务。本次音乐节涵盖了歌剧、合唱、电子音乐、管弦乐、钢琴、民乐、讲座等多种形式,演出阵容强大、内容丰富多彩,全方位的满足了广大音乐爱好者们的欣赏需求,也再一次体现了中央音乐学院音乐节的品牌性与权威性!其中以北京音乐厅上演的《庆祝郭淑珍教授从乐从教60周年专场音乐会》系列;为77届毕业生代表谭盾、陈怡、瞿小松、叶小纲、郭文景、周龙、陈其钢、苏聪等享有国际盛誉的作曲家们同台相聚而举办的《为爱再次相聚》以及《求索——中国提琴制作大师郑荃教授在意大利首获提琴制作比赛金奖20周年暨回国从教20周年纪念音乐会》最为引人注目;此外,本专业还承担国家大剧院主办、中央音乐学院和高教出版社协办的:《李岚清“音乐?艺术?人生”讲座》暨国家大


分享到: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信息不断调整变化,艺路网—中国艺术院校招生在线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考生以相关招生部门公布的信息为准。
优秀艺术院校推荐
关于艺路 | 艺术留学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美术院校大全 | 友情链接 | 收藏本站
Copyright © 2016 Yilu36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艺路网 版权所有
专业的艺术高考美术高考网
艺术培训招生门户网站——艺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