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高考艺术培训招生网站
当前位置:艺路网 > 艺术学堂 > 戏剧表演 > 戏剧基本知识汇总 明代声腔剧种的演变

戏剧基本知识汇总 明代声腔剧种的演变

整理:艺路网 日期:2009/5/8 来源:网络

南曲戏文最初兴起于温州,受其吴语方言的限制,曾长期仅流行于东南一隅,后来传到福建,在南宋中期也进入杭州。元代受到北方杂剧南进势力的排挤,得不到兴盛的机会。明代以后,戏文出现了新的生机,大约从成化年间开始,戏文在东南几省陆续变化出诸多新的腔种来,它们一经产生,就以异常迅猛的姿态向南北各地流布。在其逼人的攻势下,曾经一度盛行全国的北曲杂剧竟然从此一蹶不振,陆续萎缩,最终竟在万历年间成为绝响。

 

  由戏文中脱胎变化而来的这些新声腔调,其源总出一支,都是古老南曲声腔的变体,它们是南曲戏文在各地流传时不断吸收各地方言曲调而陆续演变的结果。归纳见于文献的南曲变体声腔的种类,一共有15种,即:余姚腔、海盐腔、弋阳腔、昆山腔、杭州腔、乐平腔、徽州腔、青阳腔(池州调)、太平腔、义乌腔、潮腔、泉腔、四平腔、石台腔、调腔。它们的产地,除潮腔与泉腔出自闽南语系以外,其它大体不出吴语方言的区域,或处于吴语和其它方言的过渡地带。这说明,南曲产生变体声腔是有着一定条件要求的,它以相同或相近的方言区域为基础。而闽南方言区能够产生潮、泉二腔,也是因为其移民和语系与吴语区有着血缘关系。由于这些南曲声腔都是从古戏文发展而来,所以在伴奏乐器和演唱方法上,多半都是对古戏文的承袭,例如都不用管弦乐器伴奏而徒歌,只用锣鼓扶衬,并用人工帮腔等。昆山腔则经历了一个特殊的发展过程,因为嘉靖后期昆山地方的一些老曲师慢慢对它进行加工改造,把三弦、提琴、笛子、洞箫等管弦乐器带进了昆山腔,使之走上了雅化的道路。那些在民间流行的声腔在实际演出过程中也从演唱方面对南曲戏文进行改造,如徽州腔、青阳腔、弋阳腔、太平腔等发展起“滚调”的形式,这是一种用五言、七言句白话诗的形式唱念、敷叙曲文剧情的方法,民间演唱中用它们添加在原有传统剧本的曲词中间,称作“加滚”,既起到把深奥曲词加以通俗化、浅显化,使之易懂易晓的作用,又能在剧情关键处反复渲染、一再烘托,极能调动观众大喜大悲的情感。自它产生以后,一些民间腔调就能够比较容易地把文人创作的传奇剧本搬上舞台,而底层观众与戏剧的距离也就更加接近了。

 

  明万历以后昆腔成为“官腔”,而其它诸种戏文声腔被视作“杂调”。这样,传奇剧本的两种性质就被区分开来,以后的文人传奇一般都是为昆腔演唱而写,诸腔所唱则有许多民间作品。明代诸声腔剧本今天有明代存本的可以找到16种,其中富春堂刊本有:《薛平辽金貂记》、《韩朋十义记》、《何文秀玉钗记》、《范雎绨袍记》、《苏英皇后鹦鹉记》、《薛仁贵跨海征东白袍记》、《韩湘子九度文公升仙记》、《刘汉卿白蛇记》、《王昭君出塞和戎记》、《香山记》;文林阁刊本有:《高文举珍珠记》、《刘秀云台记》、《青袍记》、《观音鱼篮记》、《袁文正还魂记》、《古城记》。

 

  其中,《王昭君出塞和戎记》出自元代白朴《汉宫秋》杂剧,写王昭君的故事,在当时和后世民间的影响极大,清代诸多地方戏里都有以昭君出塞为题材的剧目,并长期盛演不衰。《古城记》表现三国故事,也是民间广受欢迎的题材。它前面曾有一个元明无名氏作的《关云长古城聚义》杂剧,但影响不大。《古城记》清代以后被各个地方剧种移植演出,流风广被。《香山记》因为敷叙观音菩萨生平事迹,得到民间观音信仰的支持,因而也在后来的地方戏中长期流传。

 

  明末清初,弋阳、青阳等诸多的南曲声腔,因为血缘相近,在长期的共同流传和互相影响过程中逐渐同化了,混合为单一的声腔,而以高腔为名,其得名大概是因为和昆山腔相比,它的唱腔比较高亢直劲。高腔在长江流域如浙江、江西、安徽、湖南、湖北、四川等省份,形成了诸多的地方剧种,在北方也偶有遗留。北方各地流行的民间俗曲日益蓬隆纠结,终于也形成了新的声腔系统:中原一带地区产生了弦索腔,它在各地繁衍出了河南女儿腔、山东姑娘腔、柳子腔、罗罗腔等剧种,其中以罗罗腔影响最大、流布最广,从山西到河南、到北京、到湖广、到扬州,足迹遍布天下。在陕西产生了西秦腔,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传奇剧本《钵中莲》里已经出现“西秦腔二犯”的曲牌,证明至少在那时西秦腔已经十分盛行了。西秦腔在清初遍传全国各地,向南一路传到四川、广西、云南、贵州、广东、福建、浙江、江苏等省,向北一路走遍山西、河南、山东、河北和北京,并在各地扎下根来,形成梆子声腔系统的众多剧种。

 

  高腔、昆腔、弦索腔、梆子腔这四大声腔分别属于南方系统和北方系统的腔系,其中高腔和昆腔属于南方腔系,弦索腔和梆子腔则属于北方腔系。当它们一起在长江沿线自湖北、安徽到江苏一带地区广泛传播时,因为当地恰恰处在南、北方言区的交界地带,对两种腔系的语言基础都有更大的接受可能,因而发生融汇交流,从而又繁衍出既带有南、北双重特色,又用弦索乐器伴奏的新复合声腔来,这就是吹腔系的枞阳腔、襄阳腔,梆子腔系的梆子秧腔,以及两者结合的梆子乱弹腔。枞阳腔产自安徽安庆地区,后来演变为徽戏,以及在江西河东戏、宁河戏、饶河戏,湖南常德戏、巴陵戏、荆河戏、祁阳戏、长沙湘剧,广西桂剧里都可以见到其踪影。襄阳腔产自湖北襄阳一带,后来发展为汉调,并传到云南等地。而吹腔系的影响更为遍及,我们在赣剧广信班的“松阳调”、饶河班的“琴腔”,绍剧的“阳语”,婺剧的“芦花调”,闽剧的“滴水”和“滂水”,湘剧的“安春调”,广东西秦腔的梆子腔,滇剧的胡琴腔,川剧的胡琴戏,山东莱芜梆子的乱弹等等里面都遇


分享到: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信息不断调整变化,艺路网—中国艺术院校招生在线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考生以相关招生部门公布的信息为准。
优秀艺术院校推荐
关于艺路 | 艺术留学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美术院校大全 | 友情链接 | 收藏本站
Copyright © 2016 Yilu36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艺路网 版权所有
专业的艺术高考美术高考网
艺术培训招生门户网站——艺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