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高考艺术培训招生网站
当前位置:艺路网 > 艺术学堂 > 钢琴 > 给学生家长的回信

给学生家长的回信

整理:艺路网 日期:2008/12/24 来源:本站论坛

杨老师:
您好!首先感谢您对我儿的悉心教育。我儿学琴近两周,我们在家按照您的要求训练孩子,感觉确有成效。希望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使孩子无论是学钢琴还是将来的小学生活都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我今天在内部网看见了您对我儿的评价,我认为定期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总结交流很好。另外,我想我应该经常将家庭教育等有关问题通过EMIAL或电话与您进行交流。我感觉这样做可能比上课时当着孩子的面讨论效果好。这两次上课当着孩子的面经常讨论这些问题对我们的教育起了一定的副作用。他是一个很懂大人话的孩子,这一点在他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得超出了他的年龄。上课时咱们讨论种种办法时,别看他坐在那儿百无聊赖,其实全记在心里了。这样不利于我对他的控制。这星期练琴,我在调整他的状态的同时也被他时刻监督着,动不动他就说;"你忘了杨老师说的"、"你做得不对"。这样我很被动。我感到大人在讨论如何教育孩子的问题的时候,还是背着孩子为好。不知您是否同意我的观点。关于教育,我是小学生,如有说得不对的地方,请千万见谅。

通过一个多星期的努力,我感觉效果还是有的。尤其是针对他懒散、注意力不集中的毛病,我按照您的办法,改变以前一再催促的做法,而是大声说"准备好了吗?"来提示,他能愉快接受而且马上自觉做好准备,我看他状态调整好了,便说"开始",效果很好,双方均感到很轻松。这两天,他弹琴时状态很好,弹错了自己知道,我只需重复上面两句话即可,很省心。

本周弹火车一曲时发生的事情我感到有必要与您交流。他的抬手高度和数拍做得均可,但是每次弹完他都觉得自己弹得有问题,情绪受到一定影响,仔细一问,才知他总认为没有弹出火车越跑越快的感觉。我安慰他主要是他注意力都集中在抬手和数拍子上了,所以没注意,我在边上听出来了。孩子确实比较感性,正因为他感受到了音乐的美才使得他有了学琴的动力,我认为这正是我们需要悉心保护的,也是鼓励他坚持学下来的动力。做为家长,由于我们本身不太懂音乐,在这方面的确心有余而力不足,还请老师在每周有限的钢琴课时间里尽可能给他"加点油",使他能有足够的动力面对枯燥、艰难的练琴过程。谢谢。
有什么说得不对的地方还请原谅。有事可给我来电或发email 我会及时给您回复。祝您一切顺利。

您好:
收到您的来信很受感动,您让我感觉到父母为了自己儿女的良苦用心,我相信在我们的配合之下,孩子的问题是一定能够解决的。

有一点我还是要提醒您注意,孩子现在所出现的性格倾向和习惯同家庭教育是有一定关系的,正是由于家庭教育的问题才造成孩子性格上的更大偏差。为什么从孩子学琴开始要先调整家庭教育?我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琴学不好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老师和家长的问题。什么是教育?就是无论什么样的孩子都可以调整到一个理想的状态。而调整的效果取决于老师教学的方向和家长配合的方式。您一定要记住:没有不合格的孩子,只有不合格的老师和家长。我们现在开始进行的家庭教育调整,不是教家长一些对付孩子的办法,而是要先调整家长自身的教育思想和做人的态度。如果家长调整好了,家庭教育就能彻底转变,如果家长仅仅是学习到一些对付孩子的办法,家庭教育的效果就不彻底,会有经常性的反复,需要老师不停的帮家长调整状态,而这是不现实的,因为孩子毕竟是学钢琴,老师的大部分精力应该集中在教学上。所以现在调整的目的是希望彻底解决家长教育的问题,使教学没有后顾之忧。所以我希望孩子能经常提醒你是否违背教育原则,实际上是在孩子的监督下,改变家长。所以您觉得孩子的变化,实际上就是您自己在变化。

这个道理实际上很简单,孩子使有极强的环境适应能力的,孩子出现的问题,实际上就是适应环境的结果,而孩子的环境主要就是家庭、家长和学校,我们现在做的就是改变孩子的环境,利用孩子自然的适应能力使孩子无意识的发生变化。

为什么我们要求孩子每天给家长辅导打分?就是希望通过孩子的监督改变家长的教育态度。为什么我们要求家长每周练一次琴?就是希望通过改变角色使家长能理解孩子的苦衷。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最好的教育方法是影响。对于大多数家长来说,儿童教育并不是她们的专业,这些家长基本上是凭着自己原有的知识和修养来摸索着进行儿童教育,而目前国内外有关儿童教育的书籍太过于理论化,家长实践起来有较大的困难。所以我所接触的家长所选择的教育方式,不应该称作教育,只能称作是"养孩子"。

也许是国情不一样,也许是民族的不同,我们在社会上的关系经常是处于管理和被管理、统治和被统治的关系,人之间并不是平等的关系。而西方国家在这一点上就比我们平等的多,这也是为什么美国常年对我国提出人权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实际上早在中国的封建社会这种情况就存在。在我们的头脑中有一种根深蒂固的等级概念,于是我们把这种概念也加入到对孩子的教育之中,我们的家长扮演者管理者的角色,而孩子目前的服从仅仅是由于所处地位的无奈,当孩子具有独立能力时,是必然要改变这种关系的,至少是要平等的。而这时由于长年的对孩子的管理,家长是很难接受了这种地位的改变的,不改变就意味着孩子的叛逆结果,改变对家长来说也是很残酷的。可以说我们的家庭几乎都面临着这个问题。

我们是一个比较自由的国家,中国人天生就比较偏向于感性,我们平时做事是比较喜欢凭直觉的。就象我们做菜的标准经常用酌量、少许等比较模糊的概念,这一点上西方人就极其接受不了,他们习惯于非常准确的计量,比如多少克等等。同样,在我们的骨子里是不大接受各种社会规则的,这一点也同样体现的教育孩子的方面。就像您感觉到孩子在监督您,使您很被动,如果您坚持原则孩子即使监督也没用,而这一点恰恰体现了您和孩子之间的平等关系,有一句话叫: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家庭教育原则的面前也是人人平等的,违反原则的结果就应该受到别人的指责,这一点家长也不例外,总不能孩子有一点点错误就严厉惩罚,家长怎么出问题都无人能管,这是不是有些不公平?所以互相的监督就意味着平等。家长应该是作为孩子的一个榜样,甚至是孩子崇拜的偶像。

另外,我还是要提醒您注意,目前我们调整孩子的目的虽然最终是为了弹琴,但其效果不仅仅在弹琴这一个方面,如果我们调整正确,孩子最明显的变化,首先在同家长的相处上、孩子做事的方式上以及孩子性格上的变化,这种变化是最根本的。实际上弹琴也好、学习也罢都是建立在这种人性基础上的,琴要弹好,但首先人要做好。否则当钢琴学到一定程度时,就要受到人性的影响,最终只能成为一个匠人,而不是一位艺术家。即使家长的目的不一定要孩子将来从事艺术工作,但孩子将来总要从是一项专业吧,任何专业学到一定程度都将需要人性的支持。我们现在的调整实际上是为了孩子将来做一个全面的基础。

足球教练米卢刚来中国时就提到快乐足球,实际上这同我们现在提到的孩子弹琴的兴趣问题是一样的。做任何事情都是需要快乐的,但如何取得快乐就不一样了。如果我们仅仅是为了孩子能够学下去而采取一些小伎俩,是可以让孩子比较高兴的弹琴的。但孩子还是没有耐力、没有自控力,我们这样的教学就是哄孩子玩,孩子是学不到真东西的。因为任何专业都是需要细致的、艰苦的学习的,所以我们的目的不是给孩子快乐,而是通过严格的训练使孩子在专业中寻求快乐,在成功中寻求快乐。就像中国的足球,现在是快乐吗?面对失败无论谁都是无法快乐的。中国的足球就象是被惯坏的孩子,窝里斗,在家里怎么折腾都可以,可一出家门就老实了。以上就是我的想法,希望我们能经常沟通。


分享到: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信息不断调整变化,艺路网—中国艺术院校招生在线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考生以相关招生部门公布的信息为准。
优秀艺术院校推荐
关于艺路 | 艺术留学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美术院校大全 | 友情链接 | 收藏本站
Copyright © 2016 Yilu36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艺路网 版权所有
专业的艺术高考美术高考网
艺术培训招生门户网站——艺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