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高考艺术培训招生网站
当前位置:艺路网 > 艺术学堂 > 书法 > 兰亭悟

兰亭悟

整理:艺路网 日期:2009/11/9 来源:网络
  金秋十月,我们到绍兴旅游,去城西南兰渚山东北隅的石壁山下的“兰亭”。兰亭,原是春秋末年以“卧薪尝胆”和“阴谋九术”复国灭吴闻名于世的越王勾践在此种植兰花而得名,驿亭为“兰亭”。1600多年前的东晋书圣王羲之与41位名士在此流觞饮酒,赋诗吟啸,王羲之将所赋之诗集成《兰亭诗》,并为其亲笔作序,随名扬天下,流传千古,兰亭后称为“中国第一书法圣地”。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不仅书法艺术精美,造就了他书法艺术的顶峰,而且文采斐然,感悟颇深,道出了人生箴言,“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作者认为“生就是生,死就是死”两者不能等量齐观,在有生之年,应做些实事,不应该空谈玄理,坐而论道。
  
  王羲之,山东临沂人,出身贵族,48岁任会稽内史。当时在会稽任内,还有一名叫王述的中书,拍马溜须,夸夸其谈,王羲之经常和他发生冲突,王羲之见他朝中有人,于是辞官不做,定居会稽山阴。汤永和九年(353)三月初三,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加之,山阴之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我们那天去,有众导游一身身古装,再现王羲之、谢安、孙绰等一班人“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一觞一咏,畅叙幽情”的情景。我们在兰亭也发出了“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的感慨,何况当年的文学家王羲之哩!
  
  兰亭修禊,是绍兴当地的一种风俗,那天人们到水边洗濯、嬉游,消灾祈福。我们说,福祉所至,有时会有,然而有人得福“快然自得,曾不知老之将至”,“放浪形骸之外”,王羲之称这种人为“躁”者;有人得福“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王羲之称“静”者。这是两种人表现了两种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针对当时土大夫阶层崇尚虚无、好空谈、尽情享乐的思想倾向在这里他进行了严厉的斥责。在《兰亭诗》里王羲之也有同样的表述:“大矣造化功,万殊莫不均。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王羲之的这种言论,与其说是一种人生感悟,不如说是官场之外的另一种情感喷发,构成王羲之对兰亭的拜谒、体恤、敬重、热望,诚了他挥之不去的一种情结。这情结,至今牢牢地系在这茂密的竹林间,流淌在这淙淙的清泉里,跨越了千年的执着和不变的传承,人们到此可与之心与心的交流、对接。
  
  王羲之把所赋诗集成《兰亭诗》,是为了把自已在兰亭的这些感悟表达出来,作为法书家的王羲之挥毫写下了《兰亭集序》,他厚积薄发,在这篇翰墨里他又悟出了书法的真谛,创造了书法艺木的全新境界。王羲之从幼学书法,早年从卫夫人(铄)学,后草书从张芝,正书从钟繇,《兰亭集序》为正行,字势雄强多变,飘如浮云,矫若惊龙,天机流布,挺然秀出,变魏以来质朴的书风,成妍美流便的新体,博采众长,推陈出新,精美绝伦,千余年来为书家所崇尚。我们走在绍兴的大街小巷,用绢做成的纸扇,无不用了王羲之《兰亭集序》的书法,也有书家当场摹临,可惜真迹不存,只有唐冯承素双钩廓填的摹兰亭帖。
  
  在兰亭我感到,无论王羲之的思想精髓,或是书法艺术灵感,都表现了他对绍兴的依偎、眷念、热爱、深情和归属,晶莹、凝重而深刻。我们倘徉在翠竹曲水之中,仰望站在兰亭中的王羲之,看着新买的绢扇上《兰亭集序》字样,足以使人们感到《兰亭集序》留存着一种凝重不朽的思想,一个气势恢弦的生命,温馨关爱的人生以及芬芳的书法艺术,像兰亭那高雅的兰花一样,芳香四溢,愈久弥香。

分享到: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信息不断调整变化,艺路网—中国艺术院校招生在线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考生以相关招生部门公布的信息为准。
优秀艺术院校推荐
关于艺路 | 艺术留学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美术院校大全 | 友情链接 | 收藏本站
Copyright © 2016 Yilu36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艺路网 版权所有
专业的艺术高考美术高考网
艺术培训招生门户网站——艺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