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高考艺术培训招生网站
当前位置:艺路网 > 艺术学堂 > 音乐教育理论 > 中国古乐史源

中国古乐史源

整理:艺路网 日期:2009/9/16 来源:网络

      中国古乐,源远流长。从《吕氏春秋·古乐》记载“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之史实,和考古工作者发现的大约七千年以前先民们用陶土做的吹奏乐器“埙”就可以证明,很早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创造了音乐。

      战国时代,在诸子百家齐鸣的文化背景下,音乐活动相当繁荣,并产生了孔子、墨子、老子为代表的儒、墨、道三家音乐思想。汉代建立以后,音乐快速发展,汉武帝时建立“乐府”,广采民间音乐,经过加工提高,成为艺术性较高的相和歌与歌舞兼备的相和大曲的音乐。汉代流传至今的《广陵散》和《胡笳十八拍》均为著名古琴曲。南北朝时期,汉族中原的传统被带到江南,和江南民间音乐一起统称为清商乐。东晋桓伊创作了笛曲《梅花三弄》,后经唐人颜师古改编成琴曲流传至今。

      唐朝建立后,对外来音乐文化采取了“兼收并容”的政策,天下各地音乐汇集于朝中,宫廷燕乐兴盛。其时,各种音乐的曲调在流传当中,歌手用诗作歌词来唱,或叠唱或加衬词产生了新的歌曲形式——曲子,流传至今的《阳关三叠》就是用王维之诗叠唱,成为最具代表性的经典名作。在唐代音乐中,甘肃敦煌藏经洞发现的唐、五代时期的曲子乐谱,倍受世人瞩目。

      宋朝,随着市民阶层的发展壮大,音乐多以市民生活为主要内容,隋、唐兴起的曲子在宋朝称为“词调”。词调音乐是宋代最具时代特色的音乐载体,其发展有两种形式:一是依旧曲调填词,一是自度曲(创作新曲调)。南宋词人兼音乐家姜蘷创作词调17首,是目前仅存的词调音乐。词调之外宋代的琴曲,则是另一个有代表性的品种。就像宋代的山水画意境空灵。

      元朝时杂剧得到了迅速发展。元杂剧的音乐是曲牌联缀结构的音乐,杂剧一般一本四折,每折音乐限用一个宫调。杂剧曲牌沿用了唐宋以来大曲、词调、诸宫调的曲牌和金、元时期北方的民间小曲,杂剧音乐节奏强烈,风格雄健,豪放,适合舞台表演,可以说元杂剧反映了当时最高的音乐成就,在元朝后期,城市里流行一种新的歌曲形式――散曲,散曲分小令和套曲,小令是一个单独的曲调,套曲是一个宫调的若干曲调组成。散曲节奏舒缓,旋律委婉,风格纤雅,适于在青楼酒肆中演唱。

      明清时期,城市经济的繁荣,促进了市民音乐的发展,其音乐内容是现实的、世俗的,形式生动质朴,民歌小曲在城市中广泛流行。说唱音乐有弹词、鼓词、道情、牌子曲等。明初时南戏普遍流行,嘉靖后,海盐、弋阳、余姚、昆山四大戏曲声腔兴起。昆山腔经魏良辅等人加工改造,唱腔委婉细腻,咬字吐音声韵清楚,伴奏音乐丰富,角色齐全,表演讲究,一跃而为众剧之首。而明清时期的器乐音乐发展得更为普遍和成熟,形成多种民族器乐的乐种,如十番鼓、十番锣鼓、陕西式鼓乐、江南丝竹、山西八大套等。


分享到: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信息不断调整变化,艺路网—中国艺术院校招生在线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考生以相关招生部门公布的信息为准。
优秀艺术院校推荐
关于艺路 | 艺术留学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美术院校大全 | 友情链接 | 收藏本站
Copyright © 2016 Yilu36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艺路网 版权所有
专业的艺术高考美术高考网
艺术培训招生门户网站——艺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