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高考艺术培训招生网站
当前位置:艺路网 > 艺术学堂 > 播音主持 > “虚境化”语境下广播有声语言表达的美学特征 一

“虚境化”语境下广播有声语言表达的美学特征 一

整理:艺路网 日期:2009/8/7 来源:网络
摘要:本文强调广播语境的虚境化特征。所谓“音之数不过五,而五音之变,不可胜听也。”(《淮南子·原道训》)。“在场性”和 “不在场性”的美学特征是在虚境化广播语境要求下,对有声语言时间和空间意义的提升。具体地讲,有声语言表达的“在场性”是声音形式及其引发的观念中的客观世界、想象中的意象世界;“不在场性”是紧密联系“在场性”的、在一定文化模式下有声语言蕴涵的审美意绪和美学价值。它以创新的面目出现,活跃于人们的精神世界。

  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出发,对广播有声语言表达特征的表述有不同的内涵和方式。本文提出的广播有声语言表达的两个特征——在场性和不在场性紧密依赖广播语境的特点。基于广播媒体传播方式的基本特征,我认为,广播语境的核心特征是虚境化。

  语言表达的语境分为广义的和狭义的,有些语言学家把广义的语境称作“情景语境”,一般指参与者的主观因素,时空等客观因素;狭义语境指“语流语境”,即显现在语言结构中的上下文。[i]在广播电视有声语言传播中,广义的语境不仅包括社会环境,还包括“自然环境、具体对象的量和质、有声语言的内容形式、表达的出发点和归宿、前馈和反馈”[ii]等;狭义的语境指的是“上下文”,即表达主体在话筒前对广大听众所说的话。另外,我们认为广播有声语言表达的语境既有现实的、具体的,也有虚拟的,更有想象的,因此,广播语境是一个虚实相生的、复杂的、综合的“生态环境”。

  广播语境是现实的,因为广播传播在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言语活动的真实性和当下性传播的基础和前提;广播语境的虚拟特征主要体现在某些节目类型的语言传播是表演性质的,比如情景广播剧、角色化谈话节目等,它们的语境是虚拟的。无论是现实的、具体的广播语境还是虚拟的语境,其中都包含了“实境”和“虚境”。广播语境的“实境”包括上述广义语境和狭义语境、现实语境和虚拟语境中的属于客观存在的因素,比如节目播出的时间、节目内容所涉及的环境、时间、事件、人物或话题、听众收听的具体环境等。在广播语境的“实境”中,语言使听众对语言的明证性依赖较强,换句话说,语言作为交际工具的属性在“实境”中地位突出。比如传递信息、发表评论,表达主体的语言必须确凿、科学、严谨,必须保证在“实境”中令听众“昭昭”。在广播有声语言的“实境”中,听众对有声语言作为“代码”的依赖性较强,而对“实境”的依赖性较弱,因此在“实境”中,听众对有声语言产生不同理解甚至产生歧义的情况不容易发生。可以这样说,有声语言的实用性、理解性基本上占领了广播语境的“实境”,尽管下这样的结论是冒着被视为机械、割裂和武断的风险的。

  广播的传播方式缺乏电视传播所具有的诉诸视觉的、实在的、具体的画面所营造的语言环境,有声语言表达的内容是通过听觉联想和想象产生的现实生活和客观世界的“真实”,是现实世界在表达主体和接受主体内心的映象。这种传播方式为广播语境 “虚境”的产生提供了优厚的条件。所谓的“虚境”就是“由创造想象、再造想象引发的、同传播内容紧密相关、推动表达深化的”[iii]声音意象世界。“虚境”的产生不仅仅由于听觉联想和想象提供了条件,关键是有声语言本身具有创造性的美学功能。有声语言的美学功能使语言不仅仅是交际的工具,更是使人们在可以理解的文化模式中,产生情感共鸣和精神交往的“生命体”。有声语言表达超越了语言实用性和理解性的层面,在听众的想象和情感中实现其美学价值。因此,有声语言由于其中包含了人声的直接的、生动的表达而与人的生命同质。听觉想象和有声语言的美学功能共同创造了广播有声语言的“虚境”。

  人们对声音的敏感程度比对光影的感受强得多,因为视觉是定向的、有限的,而听觉是包罗万象的,对无限范围内传来的任何声音都始终是敏感的。有声语言表达中的声音物质基础——语音、音高、音色、共鸣、气息等对语调、语势、语流的影响是微妙而普遍的,在听感上有明显的差别,即使这种差别只可意会不能言传,在听众的心理上都会产生相应的感受和体验。表达主体创造的声音表象在听众的想象中形成声音审美意象,声音表象的差别导致声音意象的审美层级差的形成。声音虽然像空气一样充满空间,但听众辨认、感知和评价声音的能力大小取决于他们的声音表象存储量的多少和想象能力的高低。听众存储的声音表象类型繁多、想象力丰富细致,对有声语言的听辨力就强,反之就显得比较粗疏。所以,有声语言表达主体精妙的语言功力能够提升听众的听辨力,拓展听众的审美视阈,提高审美能力以获得更多的精神享受。因此,广播语境的“虚境”是无时、无处不在的。广播有声语言的“虚境”是时而鲜明,时而模糊的,有声语言表达与人的生命共感越强烈,“虚境”就越鲜明,反之,“虚境”就模糊。因此,我在本文中把广播语境的这个特征表述为“虚境化”。

  有声语言具有时空感。这是广播有声语言表达特征的理论前提。因此,本文有必要详细论说有声语言时空感的意义。

  我们知道,单个的语音符号没有实在的意义,只有符号间构成各种连缀的关系而成为某些观念的标志才产生价值,所以声音是因为时间性的属性而生成各种内容和涵义。

  声音在时间的维度上使有声语言产生了内容的意义。有声语言的时间性对广播语言艺术表达除了具有使其存在的意义之外,还具有特殊的意义,即对有声语言表达样态及其审美效果产生明显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言语链”与表达主体的语言调检意图

  “言语交际是一条联结说话人头脑与听话人头脑的许多事件的链条。”[iv]在一个完整的言语活动中,有两条言语链,即说话人的生成言语经历的语言学平面、生理学平面、声学平面和听话人接收言语的过程——声学平面、生理学平面、语言学平面。另外一条重要的“侧链”是说话人在说话的同时也在听自己的声音。“在监听时,他不断地将他实际发出的声音和他想要发出的声音作比较,并随时做必要的调整,使说话的效果符合自己的意图。”[v]有声语言是一说出口就转瞬即逝在客观现实的世界里,而且是随灭随生,不能挽回或改变,因此,通过监听和语言的预感、调整能力,表达主体对“正在说出口的”和“即将说出口的”言语做出及时、必要的调检,以实现表达的愿望和意图。

  调检有声语言的意图有三:

  第一,根据语流音变的基本规律调整言语,确保语音准确的同时,尽量保持语音完整规范、清晰有力、饱满圆润的美感。

  第二,根据语言表达的语法规则和修辞技巧对言语组织进行调检,确保有声语言观点鲜明、逻辑严谨、结构流畅、辞章优美。

  第三,根据有声语言表达的规律,对表达的思想感情运动状态和思想感情表达方法进行调整。这个调检大部分在“虚境化”语境中被感知和体验。

  遵循广播语境“实境”的制约,表达主体在表达愿望的驱动下,将有声语言的内容和思想感情运动状态通过表达方法表现和传递出来,表达的语流中必然产生相应的音变。音变是否准确、恰当、鲜明反过来影响语言内容和思想感情是否清晰准确、鲜活到位。这依赖于听众听觉感知和想象的能力。但是,我们知道听众的情况非常复杂,是表达主体不能确切估计和判断的,因此,无论听众的听辨力和想象力如何,表达主体都要发挥最积极、最活跃的创造力,使创作生成的音变意义及其衍生的审美趣味、审美态度和审美情感趋向更加高级和完善的层次。在“虚境化”语境中,我们对有声语言时间性意义的研究注重在有声语言的意义和情感支配下,停连、重音、语气、节奏、基调等表达手段所导致的音型变化,如何展现语言的意图和其承载的精神世界,以及表达主体如何通过有声语言影响听众的价值追求和精神关怀。所以有声语言时间性的意义更主要的是通过广播语言创新的美学价值来实现。

(二)声音“溶抹度”与表达主体和听众的听辨力

  在有声语言的语流中,由于语音的动态叠加现象,听众对声音的感知有一定的“溶抹度”,即有声语言表达在声音上存在模糊性,但是人们从听觉心理上完全可以认识和区别它,这同时取决于表达主体的声音质量和听众的听辨力。赵元任先生曾经说过,“在语言上也有同样的两个相反的势力在那儿对敌:……一个是发符号的人在那儿偷懒,一个是接符号的人要求清楚;从这两个相抵的因子,平常总到了一个清楚与模糊间的平衡度数。所以符号虽然要容易发,可是容易的程度有个限度。”

  [vi]语音的模糊度和清晰度是具有相对性的,都不是静态的、固化的概念,对于不同的表达主体来说,“容易发的限度”取决于他对声音的认知、语言习得和养成、艺术表达训练过程中的语感积淀和语言功力。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的音位理论认为,我们应该多从声音的听感方面关注语言链的统一印象。听觉印象和发音动作相互制约形成的音位乃至进一步形成的听觉片断是同质的,影响语流和整体语言传播的听觉感受和认知。在具体的广播语境要求下,“溶抹度”的听感过滤性应该很强,必须以在受到电子设备传输的消损和增强时语言仍能保持清晰干净、保证准确性和规范性为限。在此基础上追求愉悦的听觉感受,以便使听众产生基本的认知满足和审美满足。否则,对待语音动态叠加现象的僵化观念会对语言表达艺术性造成很大的干扰。语音的“溶抹度”图谱是画不出来的,也不是机器智能可以模仿复制的,判断“溶抹度”是否控制在干扰艺术表达的限度之内,要具体考察表达主体共性中的个体情况,比如听辨力的精确度、语言表达器官的素质等。语言活动是社会交往行为得以实现的前提,可以无障碍交流的人们处于同一个语言共同体内,具备社会公共性、信息共享性和审美共通性的听辨力对促进文化心理和审美心理稳定的作用巨大,因为人对语言表达的听觉阈限差异显现了主体语感在从感性到悟性的发展中暴露出的文化差异。表达主体只有具备了很强的语言听辨力,即对语言识别的阈限,才具备


分享到: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信息不断调整变化,艺路网—中国艺术院校招生在线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考生以相关招生部门公布的信息为准。
优秀艺术院校推荐
关于艺路 | 艺术留学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美术院校大全 | 友情链接 | 收藏本站
Copyright © 2016 Yilu36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艺路网 版权所有
专业的艺术高考美术高考网
艺术培训招生门户网站——艺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