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高考艺术培训招生网站
当前位置:艺路网 > 艺术学堂 > 播音主持 > 电视新闻沟通之“桥” -----采访提问

电视新闻沟通之“桥” -----采访提问

整理:艺路网 日期:2009/8/6 来源:网络
采访活动是体现新闻工作特点及方式的重要环节,是新闻报道或访谈类节目的重要组成部份,它就如同一座“桥”,“桥”搭好了,搭稳了,我们才可能顺利、安全地通过。换句话说,如果我们的采访提问做得好,做得到位,我们就能顺利地与采访对象进行沟通,而我们的节目就有了成功的基础。

  我们知道,新闻采访或人物访谈中的提问,一般是主动性的活动,记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主动深入地挖掘所需要的事实材料,并为受众提供最有用的信息。但由于所面对的采访对象在年龄、职业、性别、文化修养、语言习惯、表达方式等方面的各不相同,也决定着我们采访提问的方式、语气、言语结构、用词等方面必然要有一定的选择。如何因人而异,用巧妙的采访提问尽可能圆满地完成采访任务,这是我们每一位参与采访活动的记者或主持人都需要仔细研究、琢磨和总结的问题。

  采访或访谈中的提问,首先要确定与谁谈话及所谈的主要问题,注意把握谈话的内容和方法,并根据回答的内容对提问适时加以调整或变换。例如,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赵忠祥老师曾经到北京某家精神病院采访一位即将出院的女患者,见到患者后,他首先以委婉的口气问道:“您在医院住多久了?”“住院前觉得怎么不好呢?”患者听到这委婉、亲和的话语,觉得心里舒畅,便一一吐露了自己的心声,并且在谈话过程中还表露出她对自己学生的思念,想尽快出院,为教育孩子贡献一份力量和爱心的想法。我们假设赵老师换一种口气和方式来提问,一来就直截了当地问患者“你什么时候得的精神病?”尽管这句话本身并没有错误,但在精神病院这个特定的语境下,这话就极易给患者带来精神上的刺激,造成心理上的不痛快,用句俗语来形容就是“哪壶不开提哪壶”,患者没了情绪,采访活动还可能进行下去吗?

  可见,采访提问的方法和语气是首先搭建采访者与被采访者之间沟通的“心桥”,它决定着采访活动的有效进行。但同时,采访记者或主持人面对采访对象时,还要学会主动营造一种无拘无束、轻松愉快的谈话氛围,包括一些使谈话不仅顺利,而且谈得深刻,谈出“闪光点”的具体技巧。

  采访提问本身具有一定的引导和沟通作用,引导、沟通得好,被采访者也会回答得好,这样就能给我们的节目或报道增添更多有效的信息,增强节目的可视性,从而吸引观众收看。比如笔者曾经看过中央电视台《大家》栏目(大型人物访谈节目)制作的一期节目,访谈对象是78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希季,就充分运用了访谈提问技巧来挖掘、积累节目素材。

  王希季是云南昆明人,在他上高中一年级时便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当时大师云集的名校西南联大,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为了能引出王老对自己曾经有过一次考试得了零分这个经历细节上的评价,主持人采用了间接探问法这样问道:“在西南联大学习期间,您的学习成绩还像小学、中学时那么名列前茅吗?”王老回答:“没有,我的成绩一般。”主持人紧接着问:“听说有一次考试,当时刘仙洲老师给了您一个零蛋,是这样吗?”从常理上讲,这样的提问比较敏感,很可能会使对方多少有些尴尬。但对于眼前这位老科学家来说,这样的提问反倒给他提供了一个向观众解释的机会,而这也正是观众想了解的信息。王老这样解释道:“刘仙洲是我国著名的机械大师。我当时是因为有一道题其他地方都作对了,就是最后的结果小数点下三位那儿出了错,所以得了零分,但是这个鸭蛋使我终身受益,因为从那以后,我的计算更认真,我始终抱着一个态度:科学的东西来不得半点的马虎。在科研试验中,比如我们搞航天科技试验,如果出现了某个计算数据的误差,就会导致失败,失败就等于零分。”

  通过以上的问答方式,节目展现了王老鲜为人知的一面,包括他的科研态度。从中可以感觉到,采访过程如同构思文章一样,有了大框架,必须要有生动的材料组合,而细节往往是最有亮点,最不能忽略的内容,它常常让人以小见大,动之以情。

  采访或谈话提问一定要根据不同的采访对象选择恰当的话语结构,以使对方易于回答,这样才能达到较好的信息交互效果。而同时还要注意提问要有针对性,切忌空泛或提一些对谁都能问的笼统问题。著名主持人杨澜参加在上海举办的“2005中国电视主持人论坛暨年度颁奖盛典”期间曾说:“主持人的问题应该更有针对性,《60分钟》的主持人内部有句名言很值得我们主持人学习,他们说,有时提问比回答更重要。因为你的提问反映了你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和背景的了解。有时我们不是因为不知道才问问题,而正是因为我们知道了一部分还需要知道更多的部分才提问。”

    比如在对王希季的采访中,主持人开门见山地问王老这么一个问题:“我看过您的一份干部简历,上面写了您的很多优点,但有一个缺点是:有时很固执,工作上不好商量,您同意这个结论吗?”王老马上回答:“不同意,其实我这个人很好商量,但如果你是不对的,我不会顺应的,不管什么时候都得实事求是嘛。”主持人这种直接切入式的提问,就非常有针对性,其效果是:不但不觉得问题直白,反倒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做事认真、为人诚实、具有个性的老科学家的真实形象。

  因此,采访提问一定要问真问题,甚至有时需要单刀直入,只有这样,被采访者才有可能回答出真情况。在这方面央视《面对面》主持人王志深有体会,他认为,新闻节目主持人要问真问题,不能问假问题、伪问题,而且提问也应该有所取舍,“电视专访节目生命力不够强就在于主持人在提问和话题上缺乏取舍,电视专访应是深度报道,要在单位时间内提供最有用的信息,主持人在话题上应有取舍,应该问那些观众感兴趣,而不是专业人士感兴趣的问题。”

  另外,采访者的问题是否新鲜也是决定被采访者有没有回答欲望的关键。我们再回到对王希季的采访上并体味一下。王希季37岁开始步入我国航天科学研究领域,40多年后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这是他奋斗了大半生得来的荣誉。2002年我们国家表彰奖励了一批在我国航天事业中取得突出成绩的科研人员和科研项目,王希季也是其中之一。但他当时没有出现在表彰会现场,对此,主持人问王老:“您是参与主持这一科研攻关课题的人,为了这项研究您倾注了几十年的心血,现在终于获得了成功,得到了国家的认可,可您当时却没有在表彰会现场,您不感到遗憾吗?”王老回答道:“你是第一个问我这个问题的人。”对这个让被采访者感到新鲜的话题,很容易引发其回答兴趣,于是王老说:“我不认为这有什么遗憾,关键是我和我的同事的研究和试验成功了,火箭上天了,这才是我最关心的结果,其他都不重要。”这简洁的回答再次向观众透露出一位淡泊名利的老科学家的内心品质和他所具有的大家风范。

  总之,采访报道或访谈节目中的提问不在于言多,而在于巧妙、到位。采访技巧运用得当,会使报道或是整个访谈节目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进而使受众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更多被采访者的信息和有益的启示。同时,采访提问又是记者或主持人与受众进行人际交流和心灵沟通的一个重要渠道。所以提问视角理应建立在一个平等交流的基础之上,所提的问题也应具有贴近性,富于人性化。当然,对于采访者来说,采访前的准备工作也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事先尽可能充分地了解和掌握被采访者的有关“材料”和信息,无疑有助于采访活动的顺利进行。

  就采访提问而言,我们不仅要为节目能达到预期效果来创造这个通达对方的“桥”,还要为力争超过预期效果来精心营造一个更优质、更完美的“桥”。
分享到: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信息不断调整变化,艺路网—中国艺术院校招生在线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考生以相关招生部门公布的信息为准。
优秀艺术院校推荐
关于艺路 | 艺术留学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美术院校大全 | 友情链接 | 收藏本站
Copyright © 2016 Yilu36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艺路网 版权所有
专业的艺术高考美术高考网
艺术培训招生门户网站——艺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