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高考艺术培训招生网站
当前位置:艺路网 > 艺术学堂 > 播音主持 > 关于电视访谈节目语言传播研究的若干思考

关于电视访谈节目语言传播研究的若干思考

整理:艺路网 日期:2009/8/6 来源:网络
在技术和科技无孔不入的今天,人们在电视节目中渴盼和呼唤那些更加平易近人、更具人情味的东西,访谈节目便是电视在技术社会中对人本观念回归的典型之一。这一次,在进行电视访谈节目语言传播研究之初,我深切感受到的是:访谈节目不但给人们提供了一个以自由的语言姿态表达、沟通、交流的有效渠道,而且,在社会转型期间给文化多元、人心浮躁的社会充当了润滑剂,具有显著的社会功能和伦理力量。而在进一步的个案研究过程中,又更加认识到:优秀电视访谈节目的成功一方面是由于自觉完成了提供交流、承担社会功能的任务,另一方面,节目自身的定位态度、传播理念和制作环节的精心、精致和精巧成就了精品,成就了名牌。

    研究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清理思路、收获心得的过程,在细致展现每个研究个案之前,先将关于访谈节目语言传播研究的若干思考——呈现。

    一、从“过目不忘”到“言犹在耳”——电视界的风水流转

    电视是二十世纪人类重大的发明之一,是一种集多种技术和艺术于一身的媒介。由于拥有连续活动的画面是电视最重要的物质特点之一(电视虽是声画同步的结合体,但正如人们经常所言,一个电视节目可以没有对话,没有解说,没有音乐音响,没有字幕,但不可以没有画面),因此,长期以来,电视画面被认为是电视最重要的本体特征而被加以重视。

    纪录片大师伊文思说过:画面是电影的主体,解说词只是去加强画面的效果。伊文思的这句话对中国电视理论界有重大影响。长期以来,学术界普遍认为:电视画面、语言文字(包括人物的同期声,解说词和字幕)、音乐音响的功能和特点各有不同。电视画面由于提供了大量逼真直观的图像而具有强烈的纪实和叙事功能;语言文字拥有较深入的说明解释和事理阐发能力;音乐音响有较强的的烘托气氛、营造意境的效果。而在由这三个要素组成的金三角中,画面的作用是首要的,其余两个要素与画面相伴相随,发挥着要么是雪中送炭、要么是锦上添花的作用,因此,画面先行、画面至上的原则曾一度被奉为规臬,并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纪录片及纪实性节目的风潮中被倍加强调。那时的电视人最恨电视画面和语言文字的“两层皮”,普遍认为电视节目中不恰当的解说词和音乐刮噪地干扰了画面,令人心烦意乱。怀着这样的心态,人们强调将画面的表现力“最大化”,并有倾向进一步认为:电视是叙事和纪实的最佳手段,而不是“讲述”和“论理”的理想工具,各种观点的交流和思想的交锋更不是电视之所长,而是报纸、杂志等媒介的主业。

    相信许多人还清楚的记得90年代以《东方时空 生活空间》为代表的一系列小型纪录片吧,摇摇晃晃跟拍的长镜头,形式朴素的画面剪接,语焉不详、梦呓一般的解说(通常非常简洁,平白如水,不讲究文采,由编辑自己在话筒前录音完成)常被人津津乐道。在业内,人们还特别乐于谈到的是:画面细节的表现力,长镜头的纪实感和画面组合后形成的弦外之音。由于画面至高至上的重要地位,电视制作者常常把“制作出令人过目不忘的电视节目”作为自己的重要追求。

    电视界有趣的风水流转——从对画面的普遍重视到对有声语言的普遍重视是以1996年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的创办为标志开始的。受《实话实说》的启发和影响,以有声语言为主体的电视节目——电视专访和谈话类节目兴盛起来,人们对电视节目的关注点也随之转变——从“过目不忘”到了“言犹在耳”。

    这种转变的出现并非偶然,在西方国家,电视发展的历程也经过了类似的变化。世界电视早期就有谈话样式的节目,电视史学家一般把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1954年推出的《今夜》看作是第一个电视谈话栏目。但是随着电视的成熟,人们觉得更应该发展它“看”的功能,而谈话更多的属于“听”,所以这种样式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20世纪八十年代,西方电视界才再度兴起谈话节目热,这种节目开始成为许多电视台的重头戏,脱口秀(talk show )主持人成了西方社会的明星。发展到今天,谈话节目在国外的电视屏幕上已经占据了近全部电视节目播出的三分之一,这一现象也为我国的电视人所注意。

    概括说来,我国电视访谈节目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93年上海东方电视台《东方直播室》的创办到1996年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的创办,属于开创期。第二阶段从《实话实说》的创办发展至今,全国已经有了超过二百个访谈节目,属于最飞速发展期。

    1993年上海东方电视台推出的《东方直播室》,是我国内地最早的谈话节目,而且采取相当先进的直播方式,在上海地区的影响十分广泛。1996年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推出《实话实说》一炮走红,从此一股强劲的谈话风,抢滩电视黄金档,各种各样的电视访谈类节目相继推出,如中央电视台的《对话》、《面对面》、《五环夜话》、《朋友》、《艺术人生》、《时空联线》、《新闻会客厅》;北京电视台的《国际双行线》、《银屏连着我和你》《谁在说》;上海电视台的《有话大家说》;东方电视台的《东方直播室》;湖南电视台的《新青年》、《有话好说》;湖北电视台的《才智时代》;凤凰卫视的《名人面对面》、《鲁豫有约》、《锵锵三人行》等等。此外,由于访谈类节目的时效型和时政性不强,适合独立电视节目制作公司(即内容提供商)以制播分离的运营方式制作和发行,不少节目制作公司也推出了各色电视访谈节目,如《超级访问》、《女人百分百》、《天下女人》、《非常接触》等等。截至2001年9月,我国的电视访谈节目已多达179个,后来又在此基础上增增减减,但总的趋势是有增无减。现在,包括电视台制作播出和独立的节目公司制作发行的电视访谈节目的总量大约稳定在250到260个的水平线上。

    二、电视访谈类节目成为主流类型的原因分析

    专访和谈话类节目为什么成为主流类型的电视节目?其中的原因很多,仅从电视制作和传播这一较狭窄的视角看,原因至少有以下两个:

    第一,从受众角度分析,电视访谈类节目终于以大众传播的方式,实现了人们长久以来对人本化传播的渴望。

    人际传播是最人本的传播方式,这里说的人本,指两个方面,第一,体现人的本真状态,第二,符合人的本能接受。人际传播是原始和简单的传播方式,它之所以人本,是因为它在传播中体现了真实、自然、和全息的特点。百多年前,当大众传播尚处于初级阶段的时期,人们之间的信息沟通、社会交往、情感交流基本上是靠人际传播完成的,谈话是人际传播最主要的方式。在面对面的交谈中,人们不仅能够听到对方的语言,还能够看到对方的表情、动作、服装、服饰、环境氛围,进而能够相互感知由这些复杂成分共同构成的活色生香的谈话场,在此,人们得到的信息是全息的。人际传播的效果虽然如此完美,但是它的天然缺陷是:可以传播的范围太狭小,难以形成大范围的信息共享。据说古代欧洲的一个庄园主划定他庄园势力范围的方式是:先建一座高高的城堡,然后爬上城堡顶端大声呼喊,有多大的范围能够听到并回应他的呼唤,就划定他的庄园有多大。这说法虽然没有充分的依据,但确能够使人更加形象地理解——为什么在大众传播媒介介入社会生活前的成百上千年的历史中,人类的发展总是那么平静和缓慢。

    最早的大众传播载体是以报纸为代表的印刷媒介,它的特点是将又真又活的社会生活抽象为文字符号,而文字符号是可以被大量复制的,也更加容易被广泛和快捷地传播开去,于是信息流动的数量和速度都大大增加了,但为此付出的代价是:符号化的过程消灭了人际传播中真实、鲜活、和全息的特点。打一个比方:如果在人际传播中我们享用的信息是一个不但富含维生素而且滋味鲜美的水果,那么被印刷媒介处理过的信息,就仿佛是维生素药片一样,营养虽在、味道全无。印刷媒介之后的广播是一个过渡品种,电视才真正解决了人际传播的品质和大众传播的范围、速度之间的矛盾,让两者几乎完美地结合起来。

    电视声音和画面同步的特点决定了它能够较为全息地记录人际传播的本真状态,电视的传播技术决定了它能够覆盖和影响尽可能广泛的人群并能实现瞬间的信息共享。在电视访谈节目中,人物在摄像机前谈话,电视观众得到的视听的效果就仿佛他们在自己家的客厅里谈话一样真切,因而也调动了自己强烈的参与感——电视访谈类节目终于以大众传播的方式,实现了人们长久以来对人本化传播的渴望。

    第二、在节目制作方面,访谈类节目简化了冗长繁杂的电视制作过程,使大幅度的成本压缩成为可能。

    低成本意味着低人员成本、低设备成本、低制作成本和低时间成本(也就是短制作周期)。访谈类节目以人物的交谈为节目主体,因此摄编工作较为简单。外出采访一般单机拍摄就能够胜任,如果有条件双机拍摄就能取得非常好的效果,同时不必花费很长时间拍摄大量空镜头和人物动作流程,后期的编辑制作也相对简单;如果是在演播室里内进行拍摄,更可以采用多机拍摄,即时切换编辑的办法,堪称省时省力的经典,因此许多名牌访谈节目的制作班底非常精炼,而越来越多融入了商业化运作方式的制作机构推出了低投入、高产出的访谈节目,甚至将访谈节目做成日播型节目,如凤凰卫视的《锵镪三人行》——固定的主持人、相对固定的嘉宾和相对固定的节目模式承载着常谈常新的话题,日播谈话节目就像日播的新闻节目那样容易吸引广告商的投入,但其节目制作成本与日播新闻节目不可同日而语。

    所有同电视工作者打过交道的人都会有一个感觉:这是忙忙碌碌的一群人,他们似乎总在“赶”节目。这“赶”字


分享到: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信息不断调整变化,艺路网—中国艺术院校招生在线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考生以相关招生部门公布的信息为准。
优秀艺术院校推荐
关于艺路 | 艺术留学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美术院校大全 | 友情链接 | 收藏本站
Copyright © 2016 Yilu36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艺路网 版权所有
专业的艺术高考美术高考网
艺术培训招生门户网站——艺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