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培养孩子独立性 多校规定学生需独立报道整理:艺路网 日期:2012/9/5 来源:网络
随意全国高校陆续开学,许多高校都有了一项新的规定,那就是需要嘘声独立到校报到。很多知名大学纷纷在校内拉起警戒线,禁止家长护送学生入校,更甚某些大学为家长们准备了帐篷;上海大学也不再在火车站设校车……据了解此次多校规定学生独立报道得到很多人的认同,同时也有不少人质疑,学校是为了培养学生独立性,还是为了节省人力物力财力? 家长:被拦警戒线外 9月1日,同济大学新生报到,校内一条警戒线把家长挡在远处,个别家长试图“越线”,被保安劝回。清华大学今年也首设警戒线,家长一律只能在线外目送孩子带着材料独自登记入学。 “新生独立报到”成了全国众多高校新学期的第一条规定。上海师范大学用亲切的口吻写道:“亲爱的家长,把呵护藏在心底,我们自己能行!”中国药科大学新生报到的体育馆路口写道“家长请走这边”,根据规定,家长只能到二楼的观众席静静等候,而与孩子遥遥相望;河南大学招办则在微博上风趣地说:“严重鼓励新生自行独立报到!” 复旦大学2012级新生龚莲娜报到前一天由父母“护送”到上海,一起打扫宿舍、逛校园。但登记入学时,龚莲娜便独自前往。“学校辅导员之前给我们发了邮件,鼓励我们独自报到。” 记者采访发现,独立报到的规定催生出“组团报到”。复旦大学曾诗晓、张佩柔、王露霖、蒋鹏飞等4位新生都来自重庆,开学前通过QQ认识,得知学校鼓励独立报到,便相约结伴而行。 王露霖说,此前一直很纠结,父母一起来吧,车票、住宿开销很大;父母不来吧,东西真的太多了,一个女生实在拿不动。不过现在组团的话,问题就解决了。“其实上大学第一步就要从独立报到做起。”曾诗晓说。 校方:为培养孩子独立 记者采访发现,各大高校并非拒家长于门外,而是希望家长不要插手学生的报到流程。 重庆大学党委副书记肖铁岩在微博上说:“虽然接待家长给学校带来食宿交通等方面的很大压力,但我个人对于家长借送孩子的机会到孩子将生活4年的学校看看仍表示衷心欢迎。不过,有同事提出,今年是否能劝阻家长代替新生办理入学手续。我很赞同。” 上海师范大学学工部副部长张益则表示,学校安排了志愿者,相信新生能做到独立报到,这样远比家长东打听西询问要更有秩序。 “为了培养孩子独立,学校要做的反而更多,但这些都是早晚要面对的。”上海大学学工办副主任孟祥栋说。 上海大学在火车站到地铁站沿线站点都派驻了志愿者指引,并在网上发布“新生报到交通地图”;同济大学在新生报到当天发布启用校园手机客户端“微同济”,将新生指南、选课讲座、外卖订餐等信息“一网打尽”;天津大学今年购置了200顶爱心帐篷,在学校新体育馆篮球场地上为有需要的学生家长免费提供住宿、洗浴、饮用水、空调等基本生活设施。 警戒线:打破传统教育逻辑 然而,学校的这些做法是否真的能达到预想的目的?复旦大学新生张佩柔坦言,如果学生从小对父母过于依赖,独立报到的作用有限,办手续先后仍是父母包办一切;但如果学生有一定独立能力,或许父母真的就会选择不送孩子。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桑标说,当代青少年缺乏独立是从小养成的,很多孩子足不出户,只管读书,一直到高考填志愿都是家长“代劳”,开学送孩子便像“惯性”延续下去。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学校培养的不是“人”,而是“分数”,20岁的孩子可以有30岁成人的数学水平,但往往没有15岁孩子的独立能力。 上海大学社会学教授顾骏认为,“警戒线问题”之所以广受关注,是因为它打破了一条传统逻辑:父母操心孩子读书、考试、升学、就业、买房、结婚、生子。“这本身就是个畸形的培养方式,但一旦成型后,突然某环节不用父母操心了,各方都不适应了。” 此次培养孩子独立到校报道,只是让孩子独立的一种方式,也是一个开端,真正的独立,还需要做更多的努力。
(艺路网—艺术院校招生考试在线——第1时间为您倾心整理报道)
分享到: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信息不断调整变化,艺路网—中国艺术院校招生在线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考生以相关招生部门公布的信息为准。
优秀艺术院校推荐
相关文章
|
最新艺术高考信息
艺术留学招生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