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3300余名顶尖学子入清华园整理:艺路网 日期:2012/8/16 来源:网络
艺路网获悉8月15日,来自全国各地的三千余名学子走进清华园,开始了梦寐以求的大学生活。记者从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获悉,今年全国共有3369名优秀学生通过自己的奋发努力,最终圆梦清华。清华大学在招生工作中,坚持“因材施招、寓教于招、重点扩招”的理念,大力实施“阳光招生”,无论是重点地区的招生数量与质量,还是各地招生分数线、优秀考生的比例等,都再创历史新高,取得优异成绩。 顶尖考生最为青睐 三千学子走进清华 据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公布,今年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3369名学子被清华录取。其中,理工类考生2769人、文史类考生360人、艺术类考生240人。在所有被录取考生中,少数民族学生占10.2%,来自县级及县级以下高中的考生占到三分之一,男女生比例为2∶1。 高质量的生源,是一流大学的重要标志之一。清华录取的新生,都是各地区高中生中的佼佼者。在全国绝大多数省份,清华的高考(微博)文科、理科录取分数线,都位居在当地招生的全国各高校榜首;清华录取的文理科各省高考第一名的数量、前十名的数量及高分考生的比例等,都高居全国各高校之首。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省份理科实考分前10名考生中,约四分之三被清华大学录取;北京、广东、湖北等省市理科前10名中的8人,福建、四川、重庆等省市理科前10名中的9人,河南理科前10名的全部,以及新疆理科前13名中的11人、北京前30名中的19人、四川前50名中的八成、福建前60名中的八成、山西前70名中的八成等,均把清华大学作为第一选择。在文科招生人数少、比例小的情况下,清华的文科招生可谓“精华浓缩”,被清华录取的文科考生有三分之一以上是各省份高考文科的前十名,其中在福建、广东、河南、四川等省清华录取了超过一半的文科前10名考生,比如云南按招生计划录取的4名文科考生中就包括了全省投档总分第一名和实考分第二、三名。作为全国顶尖学子的首选高校,清华大学再夺高招“总冠军”。 由于招生宣传咨询工作深入细致,而考生的选择也更加理性和多样化,清华录取新生的专业满足率进一步提高。今年从全国范围看,93.8%的清华考生被录取在自己所填报的专业志愿,其中北京、天津、福建、甘肃、广东、河南、湖南、辽宁、青海、山西、陕西、云南、重庆等地的专业志愿满足率达到100%,而在宁夏等地区更是全部满足了考生的第一志愿专业,很多省份在平行志愿报考的前提下,实现了“报考零风险、专业零调剂”。 随着创新型国家的建设特别是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清华工科的传统优势再次得到充分展现,受到广大理科考生的高度认同。很多考生不再盲目追求所谓“时髦”或“热门”的专业,而是更多地从社会发展和国家需要出发,结合自身的兴趣方向和人生规划,选择适合自己就读的专业。建筑学、土木工程、环境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工程物理、车辆工程、电子信息科学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化学工程与工业生物工程等与国家未来发展方向与产业规划密切相关的专业,都受到广大考生的“热捧”。来自静海一中的朱炳聿的高考成绩位居天津市理科第一名,他和家长(微博)一起到清华多个院系深入了解后,选择了工程物理(能源实验班),认为“能源是中国当今所面临的最大的机遇与挑战,希望将来在这个方向上学有所成”。毕业于上海交大(微博)附中的女生华丰从小对化学情有独钟,“一心一意地想报考清华化学工程与工业生物工程专业”,这位秀气的女孩子这样解释自己的选择,她说“清华工科集中了中国的精英学子,这群人之间产生的思想火花,对一个有使命感的青年人来说是最重要的。”清华本来在上海没有投放化工专业的招生计划,根据华丰同学的强烈愿望,特意在上海追加了这一专业的名额。 百年清华深厚的人文底蕴,以及近年来清华文科的迅猛发展、崭新的培养模式和良好的就业前景,使清华越来越受到优秀文科考生的青睐,清华文科生源的质量水平超过众多传统的文科强校,成为更多文科顶尖人才的第一选择。来自林州一中的于成亮在高考中取得河南省文科最高分,面对众多的选择陷入了“幸福的苦恼”,为此专门来京对多所名校进行了一番实地考察,最终选择了清华的法学国际班。“这里最吸引我的就是国际化的培养环境,这就是我梦想中的大学生活”,他在终于做出选择后兴奋地说。 “新百年计划”首度实施 因材施招广纳英才 清华大学始终把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在招生工作中根据人才培养的需求,积极探索“因材施招”,更科学地选拔优秀学生进入清华就读,充分利用清华大学在教学、科研、国际化和大学精神传承上的优势,为国家培育高素质、高层次、多样化、创新型的优秀人才。由“领军计划”、“拔尖计划”、“自强计划”等三部分组成的“新百年计划”,就是这一探索的最新实践。 “领军计划”重在给“通才”拓宽通道,力争发掘出一批志向远大、追求卓越、品学兼优、素质全面的好苗子,未来成长为各行各业可堪大任的领军者。今年全国共有258位同学获得“领军计划”认定,其中97%的同学最终被顺利录取。这些学生普遍表现出很高的综合素质,不少学生在本次高考中就开始实现“领军”。据不完全统计,他们中有8位各省份的高考第一名,有40余位各省份高考前10名。人大(微博)附中推荐的“领军计划”认定人选李泽,在高考中以712分的优异成绩力拔北京理科头筹,虽然有前往国外名校和香港地区大学读书的机会,但他坚定地选择了清华,因为“在清华园感受了清华深厚的文化底蕴,更看到了清华肩负的对中国未来的担当与责任”,“我对经济感兴趣,将来想为国家做点事,毕竟未来世界的经济发动机在中国,在北京。如果我去香港、去海外,可能会止步于一个金融精英,这不是我的目标。”天津一中的牛子牛是为数不多的入选“领军计划”的文科考生,在高考中获得天津文科实考分和投档分“双料第一”,他最终选择了清华人文科学实验班,决心“在中国最好的大学,做最好的学问”。 “拔尖计划”重在为“天才”开辟空间,发挥清华综合性学科布局的优势,面向具有学术理想和创新潜质、在某一方面有突出才华并取得一定成果的高中毕业生“量身订做”。今年共有31位在各个学科具有特长的考生获得“拔尖计划”认定,在报考清华大学相关专业时给予30~60分的优惠加分,最终有28位同学进入清华就读。在高中阶段就进行过工程课题研究设计的上海中学毕业生曹前,曾获英特尔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机器人创意设计一等奖、上海市机器人学会“机器人之星”奖等多项奖励,在“拔尖计划”选拔中获得机械类专业50分的优惠认定,借助这个机会他考入清华,将在大学期间继续追逐自己的机器人研究梦想。重庆一中毕业生高晨曦对文学和政治经济学都很感兴趣,他创作的长篇小说《狙击关东军》在新浪原创小说大赛中获奖,还撰写出版了专著《全球化与国际垄断资本》,他在清华面试中曾表示,“社会科学博大精深,各分支之间联系密切,清华社会科学实验班宽口径的培养模式深深吸引了我,希望能借助‘拔尖计划’圆我的社科之梦。”通过“拔尖计划”的优惠加分,他考入了清华社会科学实验班。 “自强计划”重在为贫寒学子点亮希望之灯,让长期学习、生活在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或少数民族地区,在困难环境中实践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清华精神的孩子们,拥有更多的成才报国机会。“自强计划”面向全国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面展开,共有36人分别获得30~60分的优惠加分,最终29位同学借此圆梦清华,其中14人是其所在县5年来考入清华的第一人,7位同学是其所在中学有史以来考入清华的第一人。为保证选拔质量,清华大学选派由专家教授、纪委干部等组成的考察组深入农村、山区对候选人进行实地考核,“家境困难而心态阳光”、“面对挫折乐观向上”、“学习刻苦乐于助人”等,成为考察组汇报中多次出现的词汇。重庆市万州三中学生张华峰生活在龚湾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母亲久病缠身,一家生活只靠父亲种地和打零工负担,一间用竹子搭起来、靠一块塑料布遮风挡雨的阁楼,半截已经坐得发亮的树桩加上一个作为书桌的木箱子,组成了他和弟弟两个人的书房。“困难不会成为我学习的阻力,因为我有立志上清华的梦想”,张华峰以自己的顽强精神和学习潜力得到专家组认可,获得“自强计划”的60分认定,最终圆梦清华物理系。 “新百年计划”三位一体,强调学生素质全面发展,重视学生的学术兴趣与创新,兼顾教育公平与公正,同时高度重视“选育衔接”,集中优势做好这些优秀生源的后续培养工作。“领军计划”入选者与新生党员一起已于8月11日提前入学参加培训,并将优先推荐进入清华大学学生骨干培养项目,每位学生配备“双导师”,即一名所在院系专业老师辅导课程学习,一名所在院系毕业的成功校友指导个人发展;“拔尖计划”认定的学生将按照各自的兴趣和特长,配备相关领域中的名师作为导师,并推荐参加学生创新人才培养计划,或加入清华学术科技创新团队,在学术交流、海外研修、自主创新立项等方面获得支持;“自强计划”认定者除得到减免学费等经济资助外,还将得到清华大学“新百年基金”支持,每人安排一位知名校友作为校外导师,给予人生规划、事业发展等方面的指导,帮助他们成为“自强之星”。 不拘一格选育英才 优秀学子群星汇聚
分享到: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信息不断调整变化,艺路网—中国艺术院校招生在线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考生以相关招生部门公布的信息为准。
优秀艺术院校推荐
相关文章
|
最新艺术高考信息
艺术留学招生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