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全国艺考形势分析与思考整理:艺路网 日期:2012/2/21 来源:网络
2月13日,天津音乐学院2012年高考艺术类专业招生开始报名,拉开了今年天津地区高校艺考报名(天津考点)的大幕。报名处设在天津音乐学院南院一处食堂的二楼,从校门到报名点,有几百米的路。对于考生而言,这段平平无奇的柏油路,指向的也许是星光熠熠的红毯,也可能仅仅是通向大学文凭的一条捷径。 随着艺考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设立艺术专业的高校比比皆是,报名参考的学生人数年年攀升,对艺考的关注度自然越来越高。谁在考?谁在招?过了艺考,就成了“艺术家后备人才”?毕业就成了“艺术家”或“明星”? “龙套”亦人生 正在看电视,不时有叮叮咚咚的钢琴声传来——楼里又住进了一位琴童。 这年月,不给孩子买架钢琴,好像就是耽误了他们的未来,让他们输在起跑线上了似的。虽说不是每个孩子都感兴趣,更不是家家都有郎朗、李云迪式的苗子。可曾经高不可攀的高雅艺术,就这么轻而易举地走进城市里的寻常百姓家,哪怕钢琴后来成了日常家具。高雅艺术都这么亲民了,更不用提动漫、数字新媒体之类的平民艺术了。 所以身边谁去艺考了,别惊讶,艺术无处不在,艺考无处不在。 再亲民,艺术终归还是艺术,与工业化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不一样。电影可以是工业化产品,那叫类型片。被推崇被铭记的片子,那是电影艺术,必有独特的精神魅力。报名者再普通,艺考还是特殊的,否则干嘛要提前进行专业测试。所以艺考考生或多或少都承载了艺术梦想,做“明星梦”的肯定不在少数。不走寻常路似乎才是艺术考生的正路。 明星、艺术家,如夏花般绚烂的,可永远是凤毛麟角,他们脚下的红毯是多少眼泪、哀叹织就的?几届毕业生里也未必有一个出名的。进了高校艺术专业不等于以后要当艺术家,成为艺术工作者就不错了。一幅画卖个三两千,给别人做个动画赚几百,拍个栏目剧挣个辛苦钱,到县级电视台当个主持人,教小孩子弹弹琴——这些琐碎的、不起眼的工作,很可能是许多艺术专业毕业生赖以谋生的手段。还有许多人连成为艺术工作者的愿望都不能达成,开小店的、当文员的,甚至当汽车修理工的,无可奈何。 戏台上,婉转莺啼的杨贵妃身后,面目不清的太监、宫女们也都受过科班训练,学艺时付出的辛苦未必比“角儿”少。人生就是这样,我们都是大众社会的“常人”,一如戏台上的宫女,是历史中面目不清的龙套,烘托着各色的“角儿”。本报记者 耿堃 招生:高校与考生皆大欢喜 李萱19年前报考了北京电影学院的文学系并顺利通过专业课考试与文化课考试,她是当年班内的仅有两名应届毕业生中的一位。“那时候班里的其他同学都是考了三四次的,两次都是少的。现在这样的很少了,招艺术类考生的学校现在那么多,考生的选择范围非常广,条条大路通罗马嘛。” 有报道称,近十年来,全国设立艺术类专业院系的高校由原来的几十所发展到1400余所。以前高校的名称里带着“戏剧”、“电影”、“美术”、“音乐”这类的字样,才会出现在艺考院校的名单上。现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东交通大学、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招生办)……这些从名字上看无论如何都让人嗅不到“艺术味”的高校在艺考招生中占据至少半壁江山。而北航等名校,又颇受考生青睐。 新加入艺考大潮的非艺术类高校,开设的专业以播音主持、电视编导、工业设计、艺术设计、动漫为多,这些专业艺术水平门槛低,考生易于入门,甚至短期突击学习即可考中。成齐是本市某大学电视编导专业的四年级学生,升入大学前,他一直在普通中学的文科班学习,只是喜欢才自学了视频编辑等软件。文化课成绩并不理想的他,觉得报考电视编导专业,既有兴趣又能圆了大学梦,遂参加艺考。有关艺术专业课的学习,仅是自己看了几本书并参加了一个不到半年的考前培训班。
乘着艺考的翅膀飞入大学甚至一流大学的校园,成为众多单凭文化成绩难圆大学梦的考生的上佳选择,在百度贴吧“艺术生吧”关于“为什么要当艺术生”的调查中,有35%的人被调查者选择“文化课烂”,这一原因仅次于“喜欢”(41%),列第二位。因此在2004年,全国参加艺考的考生已经超过100万人,以后每年都呈递增趋势。很多高中校借此良机,大量招收音乐班、美术班,很多学生也从普通班转到艺术班。在一些高考竞争激烈的省份,此现象尤其突出。山东省某县一所普通中学考取大学的人数甚至超过同一地区的省重点中学,靠的就是近50%的学生考取艺术院系。 入校:“艺术青年”不太好当 从百万大军中杀出重围,进了“艺术殿堂”又怎样呢? “我们的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进校一年之后有90%转了采编方向,我们主要培养‘出镜记者’。”这是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高校艺术专业教师和记者说的“玩笑话”。因为这个专业并不要求有长期的训练基础,突击应试也有不小的成功几率。但是,开始大学专业学习后,很多学生不适应,没后劲,或达不到专业要求,只得转向基本和艺术不沾边的采编方向了。 这种情况在美术类考生中尤其突出。小柴是高三复读时才改学美术的,之前没有一点基础,她苦练了一年,终于考上了西安美术学院国画专业。上了大学后,她才感到没有基础的困惑和迷茫,自认前途暗淡无光,甚至想退学。她自认学美术的那一年付出的努力比学文化课时大得多,虽然如愿进了大学,可现实的结果不是她想要的。她的同学中,有抑郁的,有休学的,有改专业的,目前她也正在考虑是否改专业。一位高校美术教师说:“从往年的招生情况看,虽然6个月的学习过关不成问题,但学生考取的大学,明显分为两个档次,三年学下来的学生普遍考上了如中央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等国内知名的艺术院校,而半路出家转为艺术类考生的学生则大多数进入了那些设立了艺术专业的非专业艺术院校。”陈老师多年从事普教阶段美术教育,他痛心地说:“那根本没有艺术基础只突击了几个月的考生,或许能拿到专业考试合格证,但一进入大学后就明显后劲不足了,跟不上学校课程进度,慢慢就会产生厌学心理,有的学生开始逃课,有的则沉溺于网吧。” 设立艺术专业的非专业艺术院校可能面对专业水平不高的学生,学生同样有可能遭遇专业水平不高的教师。某地的一所农业大学也办了一个几百人规模的艺术学院,仅有的4名教师都不是从正规的艺术类高校毕业的,而是来自于本地的幼儿师范学校,这样的师资水平和教学质量可想而知。中国音乐学院的朱卓建副教授表示:“一些综合类院校,国家和地方对其投入很大,虽纷纷建立了艺术专业,但因缺乏传统,艺术教育水平并不高。” 千余所高校设立的艺术专业鱼龙混杂,数以万计的艺术专业学生艺术素质良莠不齐。通过艺考迈进大学校门的学生发展轨迹多种多样不足为奇。一位艺术教育工作者向记者表示:“不少学生在付出巨大艰辛通过艺考后,发现现实与梦想落差很大,对艺术的热情就逐渐消退了;也有学生希望进入艺术类名校,将来发展成为媒体界、演艺界名人,这是缺乏理性和自我认识的表现。现在各类院校纷纷设立艺术类专业,也是引发‘艺考热’的主要原因之一。学校应该充分审视自身艺术教育的优劣势,盲目投身于艺术类招生并不合适。” 本就对艺术缺乏真正的热情,专业素质不高又缺乏天赋,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不足——任何一点都可能让艺术专业的毕业生选择放弃。天津美术学院新媒体艺术学院院长、教授李志强提醒志在艺考的学生和家长:“艺术是一项严肃、艰苦的事业,家长和考生一定要冷静,不要因为贪图一时的捷径,耽误了孩子其他方面的爱好和才能。” 毕业:高投入≠高回报 “夏天就要毕业了,我们这种专业很难找到什么‘单位’,参与电视剧、电影的制作也不太可能。有家婚庆公司想让我去,几个同学也想一块攒个小公司,先拍婚礼摄像、栏目剧什么的。”学摄影专业的成齐感到自己的未来很迷惘。他的父母都年过50,早年双双下岗,靠俩人没黑没白地轮班跑出租谋生,现在父亲生病,卖了出租车,全家的固定收入就是母亲微薄的退休金,想靠他挣钱来养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实现起来都很困难。 就业,成了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又一道坎。曾有报道称高校艺术类专业的就业率在所有专业中排在倒数三位之内。“艺术生吧”中关于《地方高校艺术类毕业生就业问题》调查问卷数据显示,55%的被调查者从事的都是与艺术专业无关的工作,25%的被调查者选择了自由职业的“艺漂”状态。同时,80%的被调查者认为艺术专业就业形势相对严峻。毕业于某大学室内设计专业(高自考)的小齐成了一名快递员。“毕业找工作时,都问我有过工作经历吗?没有,人家就不招。我们班上没人在做室内设计。我这4年大学算是白上了。”小张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舞蹈编导系,现在一家小广告公司当普通文员。小周是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高职班的毕业生,如今过着“吃两顿饿一顿”的北京“艺漂”生活。
分享到: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信息不断调整变化,艺路网—中国艺术院校招生在线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考生以相关招生部门公布的信息为准。
优秀艺术院校推荐
相关文章
|
最新艺术高考信息
艺术留学招生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