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艺考:艺考很热 艺术很少 理想很空整理:艺路网 日期:2012/2/21 来源:网络
一年一度的“艺术招生热潮”引来多方瞩目,庞大的报名人群似乎让杜尚提出的“人人都是艺术家”理论在东方得到了响应。有高校美术学院的院领导在新生开学典礼上就直言不讳:我们不是培养艺术家,而是培养技术工人的。
![]() 2月4日,中国美术学院 2012年本科招生考试拉开大幕,象山校区内,色彩科目考试现场。 2月10日晚一名从山东到北京参加艺术考试的男生猝死,正在济南参加艺考的考生们一片沉默。12日刚从潍坊赶到济南的临沂考生小宋沉默良久,艰难开口说,“艺考赶场实在是太累了。” 就在前几天,在上海一所普通中学念到高二的陈玉茜决定今年暑假将远道北上,去往离家千里之外的北京中央美院边上林立的美术考试突击培训班里占上一个位置,为能够明年争取考上一个理想中的美术类院校进行一次长达2个月的全封闭式“魔鬼训练”。就读于一所高考升学率不到50%的普通中学,成绩不上不下地徘徊在中游,仅凭跌跌撞撞的文化课考试分数达到一本、二本的录取线似乎希望渺茫,对于这个从小在上海出生长大没有任何远行经验的女孩子来说,能够此刻作出这样的艰难决定,只能归属于凭着自己天赋中触及艺术的一丝敏感和洞察力而企望对于今后人生道路规划的“一搏”。此类情况的学生在今年以及往年的美术类院校招生中占据绝大多数,他们的存在,年复一年地充填、提高了中国美术类院校招生的人数,又年复一年地繁荣了美术院校背后依附着的相应经济链条。 入学率 “百里挑一” 今年,中国美院报名考生逾9万人、比去年增加50%的消息传遍大江南北,其中,最火爆的设计艺术类报录比达到100比1,为美院史上最高。同为八大美院的中央美院,今年报考人数比去年增加了1万多人,而招生计划依然与去年持平,保持在800人。上海本地院校中华师大艺术学院美术系今年的报考人数有4000余人,比去年增加15%~20%,而实际招生人数只有60人,与去年相比没有改变,陡增的报考人数势必为竞争的激烈程度不断增温。 杭州象山校区是中国美院艺考的最大考场,2月4-6日考试期内有3.6万人参考,2月6日一天就达1.6万人。巨大的考试人数让考场顿时吃紧,包括美院附中、高职学院等在内的所有教学空间,以及图书馆、体育馆、美术馆,甚至连食堂等都被临时征用。模特吃紧,往年招考,最多启用500名左右的模特,但今年,根据报考人数的安排,总共需要900多名模特为三天的考试服务;采购吃紧,美术专业考试需要大量临摹实物,如此多的考生同时考试,学校采购了几千米的衬布、上千斤的大蒜…… 考试前10多天,象山校区所在的转塘街道几乎上演着与春节三亚同样的疯狂。一些酒店早在半年甚至更久前就被订空,原本100多元1晚的家庭旅社被炒到500元;路上营运的电动三轮车车费飞涨,有些开价升至平时的3-4倍。同样疯狂的还有学生和家长。大连第十五中学有近300名学生参考,学校联系了旅行社,将学生、家长等700多人分批包机于1月31日抵达杭州,包下秋涛路上20多层的某酒店。 “相对于多年前的美术考试,考写生,一个教室里模特坐好,学生围坐,现在,学生们一个紧挨着一个,就拿出张照片画,不像以前有空间保证和条件保证。”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曾经负责招生的一位教师感叹。 在年轻人群中骤然爆发的“艺术热潮”引来多方瞩目,庞大的人群对于艺术的“激情迸发”让1920年代的达达主义先锋杜尚提出的“人人都是艺术家”理论似乎在东方得到了实现的响应,虽然迟到了近一个世纪。多年负责美术考试评卷的华东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王凯告诉《东方早报·艺术评论》,其实仅就入学比例而言,早在他考上中央工艺美院的1980年代,报考和入学比例就已经达到100比1,“美术学科入学本来就是百里挑一。”这种情况仅于1990年代中期稍稍得到缓解,入学比回落到30到40比1,事隔三十年,再度出现百里挑一的情况,王凯并不惊讶:“当年美术院校少,招的人少,考的人自然也少,现在学校多了,准入门槛降低,招生增多,相同的入学比,报考人数自然扩大。” 王凯认为,中国美院报名人数达到令人惊讶的9万人,其实也和美术考试本身的报名机制有关系,报考中国美院的学生,同时可以报考华东师范大学艺术学院、中央美院等等其他艺术类院校,几家美术类院校重复报名的考生并不鲜见。 广州美院基础部教师、也是参加高考评卷的赵峥嵘认为,按照经验,报名中国美院的9万人中,最起码排在后面的一半人都是“没有希望考取的,很多人都根本不会画。9万人里只有两三千人水准比较靠前,有竞争力,有进入美院学习的可能性。很多人甚至报了名,却临阵脱逃缺席考试,或者,考试考到一半自知能力不济就离场了”。 相对于一般大学,美术类院校对于文化课的要求普遍不高,高考数学成绩基本不进行计分,外语的计分也极其有限。上海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教师邱加告诉记者,上大美院在美术类院校中属于外语成绩要求非常高的了,也仅仅只要求在150分的总分值中超过65分即可。这样的情况下,有些中学把报考美术类院校当作提高入学率的一种手段不足为怪。在高考前进行动员,把那些确定无法进入一本二本学习的学生全部组织起来,集体报名去学美术,在少年们尚处于懵懂时期便不得不面对的人生转折点放弃分数追求,转而进行一次“发掘艺术天赋”的博弈,为谋得大学文凭另辟蹊径。 “可能与中国高考的录取方向有关,大家都想考好学校,但依靠文化课考不上清华、北大,那么不如依靠并不顶尖的文化成绩,以及美术考试中特有的不确定性,去考一个文化课要求比较低的美术界里的清华、北大。”已经身为成功艺术家的王凯这样揣测学生们的心态,他认为,美术考试的不确定性和偶然性对报考美术院校人数的暴增也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这样的偶然性由两方面组成,对于美术考试的评分系统而言“不像文化考试,美术考试评分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分数的衡量完全把握于教师对于一个作品的直觉。这样的直觉可能对于真正特别优秀的考生并不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因为特别优秀的考生是漏不掉的,而直觉起作用的关键在于一个可以考到65-80分中间层次的学生,他们的成绩会有上有下,摇摆不定”。另一个方面,则取决于学生的临场发挥。 相对于冰冷的数字、拗口的公式、变化多端的字母组合,教师可变的标准、自己可能的超常发挥,都存在一个事在人为的可能,足以鼓舞起报考的学生试一试的勇气和碰一碰运气的侥幸,说不定命运女神青睐地一瞥就此命运出现拐点也未可知。 催生“艺考经济” 有可以上下浮动的灰色地带,自然会就此衍生出许多依靠这些灰色地带生存的生物链。从事多年美术基础教育的赵峥嵘毕业于中央美院,师从靳尚谊,赵峥嵘告诉《艺术评论》,几乎每个美院的教师都有过在画室(也即培训班)的兼课经历。“2个小时200元,去转一下就行。去山东上课贵一些,但要讲整整一天,1000元。” 以中国美院新建的象山校区为例,2007年投用后,象山校区所在的转塘街道雨后春笋般地出现了数百家用于学生考前培训的画室,规模小的一次招30-40人,大的有200-300人。这些画室的开课时间、收费存在很大差异,有些长期开班,一学期收费1~3万元;有些是提供临时突击培训,每月收费2000-6000元。 “我这里一般10月招生,美院艺考后停课,每个学生每月学费含住宿4000元。”一家画室经营者老宋说。他的画室在叶埠桥社区,离中国美院象山校区不到2公里。记者看到,这个租用废弃工厂改建的画室约170平方米,水泥墙上贴满了学生作品。即便在新年初三下午,画室内还有70多名学生,但无人说话,只有画笔落在画纸上的沙沙声。 来自江苏的小王是第二年参加美院艺考。为这次考试,妈妈专门从老家跑到杭州,在画室边租了一套两居室照顾女儿起居。“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在画室里只干一件事,画画,色彩、静物素描、人体速写轮着画。去年没有考好,今年无论如何要再拼一次。”小王估算,包括学费在内,来杭州几个月的花费近2万元。 “我今年招了110多名学生,除了浙江的,还包括江苏、山东、辽宁等地的考生。省内的回去过年,大部分都留在这里,因为年一过艺考就开始了。这些学生中,70%以上是往届生,有些考了3年。”老宋说,他平时是请中国美院的大三、大四学生或助教来上课,因为讲师、副教授太难请、成本也高,至于教授么基本不可能。据老宋讲,去年他这里培训的不到100名学生中有6人考上美院,在周边画室中算不错了。 事实上,随着画室越来越多,竞争也异常激烈。除了拼口碑,各种宣传不断展开。在美院边的小路上,不时能看到画室招生广告,甚至在电动三轮车上也贴着广告。 培训班分几种,一种需要签约,签约过一本或二本,广美什么价格、央美什么价格都分列在内,长长的几页纸合同权责写得十分详尽,一万两万元到五六万元不等,要视学校教师与学生比而定,收费高的有一对一的教学,可以请到硕士研究生指导。魔鬼式训练从早上8点到晚上9点半,中间休息半小时,一个星期休息一天,这样的半天由一个上午或者下午或者晚上组成。不能逃课,否则将来考不上不退钱,相反则会退学费的80%~90%。“既然敢跟你签约就有本事让你进。”办画室培训班的,多为美院学生,因为时间宽裕,又离高考并不遥远,他们也比美院老师更认真。 经过这样3个月到半年时间的素描、色彩、速写的密集型训练,稍微有点天赋——哪怕几乎不会画画的学生考上一个一般的艺术院 分享到: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信息不断调整变化,艺路网—中国艺术院校招生在线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考生以相关招生部门公布的信息为准。
优秀艺术院校推荐
相关文章
|
最新艺术高考信息
艺术留学招生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