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考路上的艺术生整理:艺路网 日期:2011/1/4 来源:
赶考路上的艺术生 备战艺考他们竭尽全力 2010年12月20日上午,在兰州市雁滩一家名叫墨峰的艺术培训中心的画室里,两名模特分坐在画室的两头,晨曦透过窗户洒在他们身上,把他们的脸映衬得棱角分明。在他们的旁边,围绕着20多个孩子,聚精会神地描绘着他们的肖像。30多平方米的画室里,除了炭棒在画板上涂抹的沙沙声音,安静得甚至听不到喘气声。 张浩是这群孩子中的一个,每天清晨7时整,他准时起床,背着沉重的画架坐30分钟公交车,赶到培训学校学习绘画。在这里,张浩一天要接受早、中、晚共9个多小时的专业培训,晚上11时以后才能回家休息。和张浩一起学画的还有来自全省各地的40多名高三学生,自2010年10月中旬开始,他们已经早于其他同学开始进入高考冲刺。 对于即将到来的考试,张浩信心十足:“我学画已经有4年时间了,在构图、明暗对比、细节刻画方面都掌握了不少诀窍。这次高考,我估计我的素描、色彩、速写成绩都不会低于良好。” 说起绘画,这位原本有些腼腆的男孩开朗了起来,“从初二那年起,我突然喜欢上了漫画,不仅爱看,更爱照着书画。”自从迷上了漫画,张浩的学习成绩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张浩的父母对此非常反对,曾多次收缴、撕毁张浩私藏的漫画书。 “高一时,我们学校办艺术节,我画了几幅素描,得了第一名,老师告诉我爸妈我是个学画的料子,他们才同意我学习绘画。”张浩笑着说,打那以后,自己除了绘画对别的都提不起来兴趣。 令人欣慰的是,张浩在绘画专业上成长很快,多次获得全国中学生绘画比赛的大奖,而为了进入理想中的艺术圣殿——中央美院学习,张浩更是百倍地投入。“我感觉,我就是为了绘画而生的,现在每天不画一两幅,睡觉都不踏实。”张浩笑说着。 除了像张浩一样的走读生,在培训中心学画的孩子,有一多半来自全省各地,张亚丽就是其中一位。记者在画室为学生提供的临时宿舍里,见到了这位陇西女孩。10平方米左右的房间里摆放着3张高低床,一张没有住人的上铺摆放着孩子们的行李。在行李的缝隙里,塞着一只装满大饼的塑料袋,张亚丽说,那是她和另外一个同学的午餐。“我们家里的情况比较一般,再加上中午的休息时间挺短,我们都习惯随便吃点抓紧休息一下,要不然下午的3个多小时没灵感就浪费了。”说着,张亚丽掏出一个已经干硬的大饼,就着开水吃了起来。 张亚丽告诉记者,她来兰州两个多月了,上冲刺班就是想提高专业水平,为此,生活上的要求可以降到最低。 该培训学校的赵黎明老师告诉记者,兰州目前至少有1000家以上的各类艺考培训学校,受训的学生从2人以上到百余人不等,超过半数的孩子来自地县或农村。这些孩子在兰州受训时间大多为半年或3个月,他们不仅要面对沉重的培训课程,还要照顾好自己的生活。 大约两个多星期前,有10来个学生找到墨峰艺术培训中心学画,之前他们在另外一家培训学校学习,说起换培训班的原因,17岁的定西学生刘阳说:“那个学校在雁滩租了一些平房,里面没有暖气,我们怕中煤气不敢生炉子,实在冷得受不了了,才换到这里来。尽管这里的条件也很有限,但是为了高考,我们宁愿拼一拼。” 对于这批90后的孩子,艺考已经将他们的独立性打造了出来,他们背着画夹和行李穿梭于各个城市,参加辅导班、报考中意的学校…… 家有考生经济压力有多大 艺考生的赶考之路,除了艰辛,还有很大的经济压力。 学艺术得花多少钱?来自武威的刘振元大致算了一笔账:“一盒120元钱的颜料只够用4次,两元钱一张的画纸每天至少要用两张,每个月光买材料的费用就得1000多元。还有每月900元的培训费、300元的住宿费以及至少500元的生活费用,每月差不多需要3000元才能保障基本的生活和学习之需。” 冯秋生是一名艺考生的家长,为了提高孩子的专业课成绩,他托朋友找了有名的声乐老师辅导,费用1小时300元。为了帮助孩子成功高考,他表示要不惜一切代价:“哪个做家长的不想给孩子铺就一条康庄大道?” 王玲娟的女儿是往届艺考生,说起女儿的艺考之路,王玲娟说她经常自问究竟值不值。女儿学习小提琴已经有12个年头了,花费的开销常常令王玲娟夫妻俩捉襟见肘。“考艺术专业,就是要拿钱来砸!”王玲娟无奈地说。 “初中起,女儿一节专业课的培训费是100元,上了高中后,我们给孩子请了更好的老师,学费也涨到了每小时200元。每周3次课,一个月下来要花将近3000元,加上考级费用和更换琴弦的费用,一年起码要3万多元,”王玲娟扳着指头算了算,仅高中三年,在培养女儿的专业方面就花费了不下10万元,“这还不算购买小提琴的费用,一把琴拉3年左右,音质就不行了,女儿考到专业10级,已经换了4把琴,至少也花了4万元。” “除此之外,参加考试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王玲娟告诉记者,去年,为了加大录取的可能,她“广撒网”地给孩子报考了10所学校,“一所学校不认另外一所学校的专业课考试成绩,我们只能错开时间一场一场地赶考,每所学校的报名费差不多都是200元,10场考下来,光报名费就2000多元。” 王玲娟告诉记者,去年他们去了西安、成都、北京、上海四个地方,每个地方至少要停留一宿,考点附近的小招待所早已被赶考的考生占满,他们只得住进费用更高的宾馆,吃住的费用也高达3000多元。“还有路费,去年有两场考试是隔天进行,从成都到上海,从上海到北京只能坐飞机去,又用了近3000元。” 王玲娟说,其实她女儿花得还不算多,很多大城市的艺考生家长在孩子考学问题上更“不惜血本”。 王玲娟在北京时,碰到一名考生,全家陪护上阵,提前半月就住在宾馆找关系,找老师辅导,摆出一副“不考上誓不罢休”的架势。那名考生一心想当明星,却连考3年不中,每年花在培训上的钱都要10多万元。王玲娟坦言,“家有艺考生,绝对是个沉重的负担。” 采访中记者获悉,不少考生都表示准备报取10个左右的院校。其中一名不愿意留下姓名的考生透露自己曾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报考了近30所学校。“我报这么多学校,就是想给自己争取更多上大学的机会。”这位考生如此说道。 现象分析艺考为什么这么火 近年来,艺考不断升温,仅以甘肃省为例,2004年我省艺术类考生5200多人,2009年即达到了1.7万人,并呈现出逐年增加的态势。但记者从省教育厅获得的数据却显示,与众多的考生人数相比,艺考生的录取率却远远低于普通考生的录取率,去年我省高等院校艺术类考生个别专业的录取率甚至不足20%。如此低的录取率,与艰苦的学习、高昂的培训费用难成正比,可为什么还有如此多的家长和学子热衷于艺考呢? “除了少数真正热爱艺术的孩子,更多的孩子和家长把艺考当成是他们实现大学梦的一条捷径。”墨峰艺术培训中心的赵黎明老师一语道破天机。据他估计,抱此想法的艺考考生至少占到了六成左右。 “艺考生的文化课成绩如果能达到350分以上,考上名牌大学的希望就很大,而这种分数对正常参加高考的学生来说,甚至达不到高职的录取分数线。正因为如此,带有突击性质,“半路出家”的艺考生迅速增加,更多的考生家长是为了让文化成绩不理想的孩子能挤进高校。” 赵黎明老师介绍说,除了器乐、舞蹈等需要扎实“童子功”的专业外,“半路出家”、“一年速成”的艺考生在绘画、声乐专业考试中,占有绝大多数比例。 在安宁一所艺术培训学校里,时常能够能听到激昂的女高音,显得很专业。不过,类似卡拉OK的演唱风格也不时传出,不忍卒听。“学声乐已成为艺考的一条捷径,很多孩子只学半年到一年左右。”该培训学校的一位老师坦言,“有的学生压根不是学声乐的料,唱一首歌,从头到尾,一个调子也唱不对。”不过,她也表示,依据他的经验,只要嗓音条件好,短期的速成训练也不是不可能。 “我高二下半学期才开始学声乐,目标只有一个,就是考上大学。”准备参加2011年高考的唐宏伟说,“因为文化课成绩不太好,艺考是进入象牙塔的唯一一条路。” 对此,城关区一所高中的校长表示,的确有部分考生出于“投机心理”临时改弦易辙,而现实情况也证明,艺考确实能让一批考生以更宽松的高考成绩,进入自己向往的高校,改变他们的命运。正因为如此,在一般中学里,为了提高升学率,学校甚至会鼓励考生去参加艺术类考试。 兰州考生马维民今年将第三次度过艰难的“赶考季”,对于屡考不中,他有颇多无奈:“已经走到这一步了,文化课落下的太多,放弃艺考参加普通高考根本没有机会,只能继续坚持下去,说不定今年就能考上,至少我努力过了。”马维民的顾虑绝不是个例,正因为如此,“半路出家”的艺考生在艺考大军中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多。 深度思考艺术生出路何在 按常理,艰难如斯的艺考必定会给考生带来巨大的收益。 但是,答案是否定的。 较强的专业性,意味着就业面的狭窄。随着高校的扩招,艺术类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远远大于普通的大学毕业生。中国社科院2009年《社会蓝皮书》就业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大学生就业率最低的几个专业中,艺术类专业位居榜首。 而个别艺术类专业毕业生已出现严重供需失衡的现象:以前被艺术类大学生看好的中小学校音乐、美术教师,现已达到饱和状态;能进画院、歌舞团的艺术类毕业生也已凤毛麟角。 中央电视台2007年的一项调查也显示:2004年、2005年的艺术类本科毕业生就 分享到: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信息不断调整变化,艺路网—中国艺术院校招生在线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考生以相关招生部门公布的信息为准。
优秀艺术院校推荐
相关文章
|
最新艺术高考信息
艺术留学招生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