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考场,就要服从游戏规则(南京艺术学院教师)整理:艺路网 日期:2009/12/15 来源:新浪
规则一:回答要尽量专业。
2009年某大学文艺编导专业艺术类考试,当主考官问某考生最喜爱的作家时,该考生迅速做出回答:郭敬明、江南和蔡骏。该考生最后未被录取。这是为何呢?因为作为一个即将成为出版人、新闻工作者的高校大学生,文学审美品位直接决定了你在今后工作道路上的成就,喜欢看言情小说、武侠小说与恐怖小说,这无可厚非,但是在考场上,考官更看重的是一个学生的审美能力,并且希望这个学生能够比其他学生拥有更好的审美眼光,因为自从他入校以后,他不再是一个业余读者,而是一个专业人士。 规则二:穿着要大方得体。 正如刚才所述,日常生活审美化,艺术家走向了大众,但是考场有着考场的严肃性。头发染成五颜六色,穿着千奇百怪的服饰,打着舌环、鼻环,还有的把烟夹在耳朵上,更有甚者一副港台腔……“没进学校,还真以为自己是明星了!”一位多次参加面试的主考官说,这种盲目标新立异的学生,往往是老教授们最反感的对象。 规则三:文章要规范而严肃。 随着文化多元化的进入,千奇百怪的“火星文”,莫名其妙、语序混乱的“梨花体”,甚至盲目煽情、语言颓废空洞的“青春网络文学”不断充斥着青年人尤其是高中生的阅读视野。久而久之,走上考场的他们,也将这些莫名其妙的文学、文字形式带入了考场。现在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将这类答卷判为零分,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等高校更是将充斥着“火星文”“梨花体”的作品直接“打入冷宫”。 分享到: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信息不断调整变化,艺路网—中国艺术院校招生在线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考生以相关招生部门公布的信息为准。
优秀艺术院校推荐
相关文章
|
最新艺术高考信息
艺术留学招生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