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坐落在集能源、工业、商贸为一体的新型城市—安徽省淮北市。前身是1974年建立的安徽师范大学淮北分校;1978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定为现名,隶属原煤炭工业部;1998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划转到安徽省,成为一所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安徽省管理为主的普通高等本科师范院校。2000年一次性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03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新增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校园依山而建,芳草茵茵,花木扶疏,景色怡人,优美的校园环境充满了浓厚的人文气息,被安徽省建设厅首批授予 “安徽省园林式单位”称号。学院占地2000余亩,建筑面积46.26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140多万册,有中外文期刊5300余种;教学设备仪器总值共计8000多万元。学院现有15个系、部,1所独立学院,17个研究所(中心),40个本科专业,1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2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目前全日制本科在校生14000多人,硕士研究生200多人。学院现有教职工1400余人,其中教学科研人员900余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400余人,博士、硕士近500人。设有“皖江学者”讲席教授3个,有1人被国家人事部等7部委遴选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有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6人,省高校学科拔尖人才7人,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1人,省级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39人,全国优秀教师15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学者10人。
学院现有5个省级重点学科,3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4个省级教改示范专业,8门省级重点建设课程,9门省级精品课程,3个省级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人文社科基地,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近五年来出版学术著作、教材153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00多篇,其中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000余篇,被SCI、EI、ISTP收录论文228篇。目前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400余项,其中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余项,省、部级项目近200项。近三年科研经费共6000余万元。毕业生面向全国就业,就业质量和水平在安徽省高校中名列前茅。学院积极发展与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与美国西肯塔基大学、澳大利亚拉托贝大学等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主办有《淮北煤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自然科学版)、《古籍研究》等学术刊物。
办学三十多年来,学校已为国家输送了近三万余名各级各类专门人才,遍及祖国各地的校友成为国家许多领域的骨干和中坚,他们具有“宽基础、有专长、高素质、善创新”的特色,以“朴实、安心、能干”的作风博得了社会各界的赞誉,为母校赢得了荣誉。学院先后被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安徽省文明单位”、“全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全省普通高校毕业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普通高等学校”等荣誉称号,学院连续14年荣获“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称号。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以其鲜明的办学特色,雄厚的教学、科研实力,令人瞩目的成就享誉社会。“十一五”期间,学院遵循“以人为本,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谋发展”的办学理念,努力培养出更多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地方和全国经济及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为早日建成一所多科类、特色鲜明的省属重点大学而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