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第十六届辩论赛落下帷幕 外国语学院获亚军
12月2日晚,中国人民大学第十六届辩论赛决赛暨全明星赛在信息学院辩论队和外国语学院辩论队间展开。经过激烈辩论,外国语学院击败信息学院,获得本届辩论赛亚军。外国语学院张寸渊被评为本场比赛最佳辩手。这也是外国语学院近10年来在校辩论赛中取得的最好成绩。
决赛的辩题是“志愿服务的常态化更有赖于政府的积极领导还是民众的自觉参与”。正方外国语学院认为“志愿服务的常态化更有赖于政府的积极领导”,而反方信息学院则主张“志愿服务的常态化更有赖于民众的自觉参与”。
决赛由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院长杨慧林教授、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教授、社会与人口学院于显洋教授、法学院冯玉军教授、北京林业大学景庆虹副教授、中国经济网评论部副主任李焱、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秘书长黎陆昕担任评委,央视体育频道著名主持人刘建宏担任主席。
在开场45秒的自我介绍中,正方外国语学院通过08年参加志愿服务的亲身经历得出了“08年那一幕幕我们需要继承、需要延续,更需要尽快找出一条通往常态化的路”的感悟,而信息学院则用手语传达了普通民众在志愿服务中的重要作用。
一辩陈词环节中,正方从现实出发,联系中国国情和后奥运时期的基本现状,提出加强和完善组织制度的建设是当前志愿服务常态化的主要任务。而反方从形式和本质上分析了“志愿服务常态化的独有特征”,呼吁“把志愿者服务变成一种生活方式”。
攻辩环节因双方的正面交锋而使现场迅速升温。其间正方二辩和反方三辩还拿辩论赛作起了论据。
在最后的总结陈词中,正方热情高歌“我有一个梦想” 反方深情吟诵“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为激烈的比赛平添了一份诗意。
评委代表杨慧林教授对比赛作了点评。他认为这是一场令人难忘的辩论赛,是一群冷峻的现实主义者对另一群热情的理想主义者的辩论。有的辩论赛到最后可能会变成互相挖苦、攻击或是纯粹技巧性的东西,但本场辩论赛的辩手们很好地兼顾了斗士的风格和绅士的风度。同时,他也提出如果能更多地考虑到对对方有利的逻辑和材料,对展开自己的论述可能会有所帮助。
外国语学院二辩张寸渊表示:“其实在决赛中,已经没有所谓的胜负之分了,关键是我们能始终团结在一起,体会辩论带来的欢乐和苦恼,分享每一次的感动。”